[发明专利]一种解锁装置及其在航天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8246.7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朱谦;蒋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锁 装置 及其 航天器 着陆 稳定性 试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锁装置及其在航天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属于航天器地面着陆试验装置设计领域。所述解锁装置包括侧板、锁钩、第一弹性件、推杆和动力组件,其中,推杆和锁钩分别铰接在侧板上,第一弹性件一端与锁钩连接,另一端与侧板连接,锁钩上设有限位凸起,动力组件设置在侧板上,当锁死时,推杆的第二端位于限位凸起处,使锁钩处于第一位置,当释放时,通过动力组件带动推杆转动,使第二端脱离限位凸起,锁钩在第一弹性件的收缩或压紧力作用下脱离第一位置。该结构提高了固定绳索解锁分离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减小了固定绳索分离对航天器着陆姿态的扰动;该解锁装置可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地面着陆试验装置设计领域,涉及一种解锁装置及其在航天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载人登月、火星等探测工程的推进,航天器软着陆过程模拟试验技术快速发展,航天器着陆稳定性试验频率与日俱增。
当前航天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通过解锁装置使航天器脱离固定绳索,从而随着摆绳摆动。目前,常用解锁装置为火工装置,通过触发光电传感器无线控制火工装置断开固定绳索。
由于航天器重量普遍较大,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是火工解锁装置的承载有限、单次不可重复使用、试验成本增加、火工装置动作时容易对摆绳产生扰动影响航天器着陆姿态以及试验安全性问题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锁装置及其在航天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通过动力组件带动推杆转动,使推杆脱离限位凸起,从而使锁钩在弹性件的收缩或压紧力作用下摆脱锁定位置,实现解锁,该结构提高了固定绳索解锁分离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减小了固定绳索分离对航天器着陆姿态的扰动;该解锁装置可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种解锁装置,包括侧板1、锁钩2、第一弹性件3、推杆4和动力组件,其中,所述推杆4和锁钩2分别铰接在所述侧板1上,所述第一弹性件3一端与所述锁钩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板1连接,所述锁钩2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侧板1上,当锁死时,所述推杆4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限位凸起处,使所述锁钩2处于第一位置,当释放时,通过所述动力组件带动所述推杆4转动,使所述第二端脱离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锁钩2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的收缩或压紧力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解锁装置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推杆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板1连接的第二弹性件5,当锁死时,所述推杆4的第二端受到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收缩或压紧力,以紧贴所述限位凸起处。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上设有定位块7,所述锁钩2上设有定位槽,当所述锁钩2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的收缩或压紧力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一位置后,通过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7配合保持在第二位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为电动缸6,包括缸体和配套的活塞杆,所述缸体铰接在所述侧板1上,所述推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杆铰接,通过所述缸体调整所述活塞杆的长度以带动所述推杆4转动。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锁钩2第一端铰接在所述侧板1上,第二端设有挡钩和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挡钩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弹性件3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板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锁钩2的中部,当释放时,收缩所述电动缸6的活塞杆的长度,使所述第二端脱离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锁钩2在所述第一弹性件3的收缩力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一位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设有缺口,当所述锁钩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钩封堵所述缺口。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为舵机8,包括驱动马达和配套的摆臂,所述驱动马达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板1上,所述摆臂与所述推杆4的第一端接触,通过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摆臂以带动所述推杆4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8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