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防木霉厚垣孢子及菌剂的高效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6215.8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青;张新建;张广志;周方园;赵晓燕;周红姿;谢雪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3/00 | 分类号: | C12N3/00;C12N1/14;A01P3/0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防木霉厚垣 孢子 高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防木霉厚垣孢子及菌剂的高效制备方法,生防木霉厚垣孢子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草酸母液;(2)配制培养基I,所述的培养基I包括马铃薯,葡萄糖和水;(3)配制培养基II,所述的培养基II包括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七水硫酸镁,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和水;(4)将草酸添加至培养基II中;(5)活化木霉菌株;(6)将活化好的木霉制取分生孢子悬浮液,在培养基I中培养得种子液;(7)将种子液接种到添加了草酸的培养基II中培养获得发酵液。本发明通过调整pH诱导产生木霉厚垣孢子,利用草酸对木霉的生防机制诱导效应,所诱导产生的厚垣孢子尤其对灰霉病和菌核病等草酸分泌型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防菌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防木霉厚垣孢子及菌剂的高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木霉(Trichoderma spp.)作为一种生防因子,具有广泛适应性、广谱性及多机制性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作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的拮抗真菌制剂。在国际上已有50多种木霉菌的不同机型作为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进行登记,占据了50%的真菌生防制剂市场份额。目前商品化的木霉菌活体制剂,其活性成分主要为木霉分生孢子,因为分生孢子天然的抗逆性差、耐储性差等缺陷,木霉活体菌剂的保质期一般只有3个月。除了通过纳米载体等技术延长菌剂效用,利用木霉自身产生抗逆性强的繁殖体作为菌剂活性成分是治本之道。
厚垣孢子是木霉在逆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繁殖体,由于与分生孢子相比,具有体积大、细胞壁厚、内容物多等特点,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厚垣孢子货架期明显长于分生孢子,且耐干燥和高温,对土壤抑菌作用不敏感,有利于提高木霉菌剂的贮藏时间和应用时效性。厚垣孢子仅在特定条件下大量产生,目前诱导厚垣孢子的方法多为针对具体木霉株系,调节养分、培养条件等参数获得厚垣孢子,对于不同菌株参数需进行大量调整,推广难度较大。建立一种菌株适应性广且简单高效的厚垣孢子制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生防木霉厚垣孢子及菌剂的高效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调整pH诱导产生木霉厚垣孢子,对培养基组分含量进行了优化,仅通过添加草酸即可达到大量产生厚垣孢子的目的,成本和配料复杂度低于传统的产厚垣孢子的培养基。本发明利用草酸对木霉的生防机制诱导效应,所诱导产生的厚垣孢子尤其对灰霉病和菌核病等草酸分泌型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方法更具有应用指向性。
本发明的一种生防木霉厚垣孢子及菌剂的高效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为,生防木霉厚垣孢子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草酸母液;
(2)配制培养基I,所述的培养基I包括马铃薯,葡萄糖和水;
(3)配制培养基II,所述的培养基II包括葡萄糖,酵母粉,蛋白胨,七水硫酸镁,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和水;
(4)将草酸添加至培养基II中;
(5)活化木霉菌株;
(6)将活化好的木霉制取分生孢子悬浮液,在培养基I中培养得种子液;
(7)将种子液接种到添加了草酸的培养基II中培养获得发酵液,发酵液是厚垣孢子与菌丝的混合物。
采用上述获得的发酵液制备生防木霉厚垣孢子菌剂。
步骤(1)中,草酸母液浓度为0.1~0.5mol/L,经0.22μm水相滤膜在无菌条件下过滤后储存在室温下。
步骤(2)中,马铃薯去皮200g切碎水煮30分钟,纱布过滤出滤液,滤液加20g葡萄糖,用水补足1L体积,高压灭菌115℃ 30分钟得到培养基I。
步骤(3)中,葡萄糖5~10g,酵母粉5~10g,蛋白胨10~20g,七水硫酸镁1.3~1.5g,硝酸铵1.5~1.9g,磷酸二氢钾1~2g,水补足1L体积,高压灭菌115℃ 30分钟得到培养基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62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