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川贝母特异内源基因及真伪快速检测引物组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2066.8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7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丽;牟梦雪;郭灵安;雷绍荣;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陈春华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川贝母 引物组 特异内源基因 真伪 特异性PCR 分子检测技术 分子鉴定技术 贝母 核苷酸序列 内源性基因 特异性引物 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 内源基因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 真伪鉴定 假阳性 假阴性 时效性 检测 判定 图谱 克隆 物种 模糊 | ||
本发明公开了川贝母的内源性基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川贝母分子鉴定技术价格高、时效性差、图谱模糊不利判定、假阳性假阴性等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特异内源基因,包括如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精准检测川贝母真伪的引物组以及利用该引物组检测川贝母真伪的方法。引物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序列分别如下:BMH‑YF:CAGCAGGAATCCCAAGC;BMH‑YR:GGTTGGCACAGTTGGAGG。本发明以首次克隆得到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内源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高特异性PCR检测技术体系,建立了简单、高效、准确的川贝母真伪鉴定的的高特异性PCR分子检测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分析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川贝母特异内源基因及真伪检测引物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川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种植物(川贝母(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zv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van wabuensis(Y.Tang et S.C.Yue)Z.D.Liu,S.Wang et S.C.Chen)干燥鳞茎的总称。它生长在广大高海拔地区,处在青藏高原的边界。它味道微苦,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是中医治疗中常用的名贵药材,也是许多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由于受限于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川贝母类资源短缺,商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需求量又大,致使一些惟利是图的不法分子用其他类似的药材混充川贝母销售,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和伪品,严重影响川贝母的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中药材是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讲究地道药材。其品质和疗效受品种、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影响明显。药材是否真实、正统,直接影响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浙贝母(Fritillariae thunbergii Miq.)、湖北贝母(FritillariahupehensisHsiao et K.C.Hsia)、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伊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 Schrenk.)、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光慈姑(Tulipa edulis(Miq.)Baker)等是常见的川贝母的混淆品及伪品。通常情况下,贝母伪品与正品虽然外观相似,但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相差甚远,甚至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对药用和食用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川贝母真伪鉴定技术对于打击制售假的不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及食用安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2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