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件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0733.9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8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国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和光精机;伊藤国男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组装 装置 | ||
本发明的零件组装装置使用沿一方向排列地保持着多个第1零件的第1载具、及沿一方向排列地保持着多个第2零件的第2载具,将从第2载具分离的第2零件组装到第1零件,防止组装后第2零件脱离。本发明的零件组装装置设置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在零件组装位置配置在保持着第1零件的第1载具的下方,与下压部件一起夹持第2载具所保持的第2零件,在夹持的状态下被下压部件按压而下降。而且,设置支承部件保持器件,该支承部件保持器件在较第1载具靠下的位置保持下降的支承部件,零件组装结束后,如果第1载具及第2载具被进给那么解除支承部件的保持,使支承部件上升。支承部件保持器件包含阻止支承部件的上升的上升阻止棒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组装装置、更详细来说是对一零件组装另一零件而一体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制造电气零件或机械零件等零件时,广泛进行对一零件通过铆接等组装另一零件而一体化。作为进行这种零件组装的装置,以往已知有如下装置,即,利用搬送装置将一零件(以下称为第1零件)依次搬送到指定的零件组装位置,另一方面,利用机器手等搬运器件逐个固持另一零件(以下称为第2零件),并压抵于停止在零件组装位置的第1零件,将两零件组装。
在这种零件组装装置中,从利用搬运器件固持利用例如零件供给器依次输送到零件供给位置的第2零件起,到将第2零件压抵于第1零件而组装完成为止的时间成为1次零件组装的所需时间。但是,由于所述搬运器件要求在零件供给位置与零件组装位置之间高精度地移动,且要求固持第2零件、或解除固持的精密动作,所以所述搬运器件的动作速度自然地具有极限。因此,在这种使用搬运器件的零件组装装置中,组装所需时间容易变长,而难以使组装处理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也公知有使用将多个零件沿一方向排列保持的载具的零件组装装置。该零件组装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使多个第1零件沿一方向排列地保持在第1载具,并且使多个第2零件沿一方向上排列地保持在第2载具,将这两个载具在指定的零件组装位置以第1零件与第2零件相互位于上下的方式配置之后,将第2零件朝向第1零件压入,在该压入的中途将第2零件从第2载具分离,将分离后的第2零件组装到第1零件。
在所述使用载具的零件组装装置中,作为将第2零件朝向第1零件压入的器件,可以应用一般的冲压加工装置中的能够高速动作的上模驱动机构等。因此,这种零件组装装置与所述使用搬运器件的零件组装装置相比,能够明显地提高组装处理能力。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155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所述使用载具的零件组装装置中,认为存在如下问题。在该零件组装装置中,当将从载具分离的零件(以上说明中是第2零件)朝向另一零件(以上说明中是第1零件)压入时,通常将第2零件以从上下夹持的状态压入。而且,为了更确实地进行该夹持,期望有弹力地进行夹持。也就是说,如果列举将第2零件从上朝向下方的第1零件压入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那么期望预先由从下方承接第2零件的支承部件利用压缩安装弹簧等对将第2零件从上方下压的部件向上施压。在应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将第2零件从上方下压的下压部件在将两零件组装之后,从第2零件朝上离开,并返回到开始下压的位置为止。
在该情况下,如果支承部件像所述那样被施压,那么当下压部件从第2零件朝上离开时,被施压的支承部件将所承接的第2零件朝上上推。这样一来,好不容易组装到第1零件的第2零件容易从第1零件脱离、或者即使不脱离也从标准位置偏移。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防止在所述使用载具的零件组装装置中,组装后的第2零件从第1零件脱离、或者从标准位置偏移。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零件组装装置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和光精机;伊藤国男,未经株式会社和光精机;伊藤国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0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