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试验用碰撞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6621.6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光才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碰撞板 碰撞检测装置 汽车试验 限位板 底座 固定螺栓 缓冲波纹 内侧护板 固定块 底端 缓冲颗粒 末端连接 碰撞装置 减震杆 吸附层 外壁 镶嵌 安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试验用碰撞检测装置,包括限位板、固定块和减震杆,所述限位板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和底座相连接,所述固定块安置于底座的顶端,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内侧护板,且内侧护板的外壁和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末端固定有碰撞板,且碰撞板的正面上方安装有吸附层,所述碰撞板的底端安装有软绵垫,且碰撞板的正面底部固定有碰撞棉,所述碰撞棉的外侧镶嵌有缓冲波纹,且缓冲波纹之间设置有缓冲颗粒,所述底座的右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试验用碰撞检测装置,通过限位板的设计可对碰撞装置的位置进行便捷的固定,减少使用时因碰撞而产生较大的位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试验用碰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犹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地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转弯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犹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主动安全体系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装置。
汽车安全需要通过汽车碰撞装置来对其进行检测,现有碰撞检测装置使用时稳定性不佳,碰撞时易产生较大的晃动,并且碰撞时的方位不便改变,容易对碰撞的结果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试验用碰撞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碰撞检测装置使用时稳定性不佳,碰撞时易产生较大的晃动,并且碰撞时的方位不便改变,容易对碰撞的结果产生误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试验用碰撞检测装置,包括限位板、固定块和减震杆,所述限位板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和底座相连接,所述固定块安置于底座的顶端,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内侧护板,且内侧护板的外壁和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末端固定有碰撞板,且碰撞板的正面上方安装有吸附层,所述碰撞板的底端安装有软绵垫,且碰撞板的正面底部固定有碰撞棉,所述碰撞棉的外侧镶嵌有缓冲波纹,且缓冲波纹之间设置有缓冲颗粒,所述底座的右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底座的内侧两端固定有防位移杆,且防位移杆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卡槽,所述减震杆安装于底座的内侧中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侧面安置有耐磨垫,且耐磨垫的上下两端连接有记录板,所述耐磨垫的两侧镶嵌有加强筋,所述固定块的两端通过锁定销和底座相连接,且固定块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碰撞棉的内侧安装有吸附层,且吸附层的底端固定有记忆海绵,所述记忆海绵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层。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呈垂直状结构,且第一固定板的高度大于碰撞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底座通过螺母和第一固定板相连接,且底座的宽度大于碰撞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且固定块关于底座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和碰撞板之间为粘接,且吸附层的厚度小于碰撞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缓冲波纹呈波纹状结构,且缓冲波纹的长度为碰撞板宽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缓冲颗粒和碰撞棉之间为一体化设计,且缓冲颗粒呈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位移杆设置有两个,且防位移杆关于底座中轴线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光才,未经刘光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6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