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强型吸水膨胀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379369.6 | 申请日: | 2018-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隽;范志玮;徐恩松;潘小杰;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33/20;C08L33/02;C08K13/02;C08K5/18;C08K5/47;C08K5/09;C08K3/22;C08J5/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刘洋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丁腈橡胶 辊距 开炼 吸水膨胀 薄通 硫化促进剂 纤维增强型 活性剂 硫化 混炼 制备 纤维 平板硫化 吸水树脂 橡胶基体 压片模具 压延方向 白炭黑 防老剂 开炼机 硫化剂 三角包 包辊 胶料 开模 取向 塑炼 炭黑 下片 取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型吸水膨胀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将丁腈橡胶在开炼机上薄通包辊塑炼1min后,依次加入活性剂A、活性剂B、防老剂、硫化促进剂A、硫化促进剂B、硫化剂,在辊距为2mm下开炼均匀3min后,再加入纤维、吸水树脂混炼均匀,在辊距为3mm上开炼10min,将炭黑、白炭黑加到橡胶基体中混炼均匀,在辊距为0.4mm下,打三角包6次,薄通,下片,静置;所得置于开炼机上薄通后将开炼机辊距从2mm逐渐调大至4mm,使纤维沿胶料压延方向取向,完毕后静置;所得置于压片模具中,在平板硫化机上于10Mpa、160℃下硫化10min,开模,取出硫化好的吸水膨胀丁腈橡胶,静置,裁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型吸水膨胀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水膨胀橡胶(Water swelling Rubber,简称WSR)作为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一种新型吸水材料,以其独特的止水密封和以水止水性质在堵漏工程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对吸水膨胀橡胶制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快速高倍率吸水、吸水后质量损失率低等特性.相比其他改性方法,如主体材料的改性、共混工艺的改进,改性工艺较为繁琐,且对设备要求较高,使用填料是提高WSR性能较简便的方法。王久模等研究了聚乙二醇对以天然橡胶和聚丙烯酸钠吸水膨胀橡胶体系的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聚乙二醇的加入可以形成大量吸水通道,提高WSR吸水性能,但聚乙二醇为结晶聚合物,在橡胶中相容性不好,会导致WSR力学性能降低。因此,选择一种同时能提高WSR吸水性能与机械性能的填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吸水膨胀橡胶,在进一步提高吸水性的同时,还能改善其机械强度,使其具有各向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纤维增强型吸水膨胀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丁腈橡胶在开炼机上薄通包辊塑炼1min后,依次加入活性剂A、活性剂B、防老剂、硫化促进剂A、硫化促进剂B、硫化剂,在辊距为2mm下开炼均匀3min后,再加入纤维、吸水树脂混炼均匀,在辊距为3mm上开炼10min,最后,将炭黑、白炭黑加到橡胶基体中混炼均匀,在辊距为0.4mm下,打三角包6次,薄通,下片,静置;
2)将步骤1所得置于开炼机上薄通后将开炼机辊距从2mm逐渐调大至4mm,让胶料反复数次通过滚筒使纤维沿胶料压延方向取向,完毕后静置;
3)将步骤2所得置于压片模具中,在平板硫化机上于10Mpa、160℃下硫化10min,开模,取出硫化好的吸水膨胀丁腈橡胶,静置,裁样。
按上述方案,所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如下:
丁腈橡胶100份、活性剂A 1.5份、活性剂B 5份、防老剂1.5份、炭黑20份、白炭黑20份、硫化促进剂A 1.5份、硫化促进剂B 1.5份、硫化剂1.5份、吸水树脂40~80份、纤维1~20份。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丁腈橡胶为牌号为N41、含腈量29wt%的丁腈橡胶。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活性剂A为硬脂酸,活性剂B为ZnO。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防老剂为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N,N'-二(β-萘基)对苯二胺、N-苯基-2-萘胺中的任意一种。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硫化促进剂A为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或2-巯醇基苯并噻唑;所述的硫化促进剂B为N-环已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硫化剂为硫磺。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吸水树脂为聚丙烯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9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