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螯合铁阿胶糖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377299.0 | 申请日: | 2018-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1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雷庆涛;于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阿古胶阿胶系列产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33/18 | 分类号: | A23L33/18;A23L33/16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房一粟 |
| 地址: | 2522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螯合铁 阿胶 糖肽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螯合铁阿胶糖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保健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胶液酶解后,通过Maillard反应对阿胶肽进行修饰,形成阿胶糖肽,再与硫酸亚铁进行螯合,获得螯合铁阿胶糖肽。本发明提高了阿胶肽的抗氧化性和铁含量,实验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及抗贫血活性,提高了阿胶肽的功能性,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螯合铁阿胶糖肽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为“滋补三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之功效,被历代医家尊称为补血“圣药”。
阿胶多由胶原蛋白和多肽类物质、多糖类物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组成。阿胶中的胶原蛋白占到了80%,较难消化吸收,特别对于脾胃虚弱的病人消化道内酶的活性低,消化能力差。故,目前本领域人员通常采用对阿胶中的胶原蛋白进行酶解,以期制备阿胶肽。
但现有技术中,对阿胶肽生产加工仅仅是通过酶解来提高阿胶的吸收率,即将阿胶水解成小分子肽,以利于消化吸收。但是其功能性没有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螯合铁阿胶糖肽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Maillard反应对阿胶肽进行修饰,形成阿胶糖肽,再与硫酸亚铁进行螯合,从而显著提高阿胶肽的保健功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螯合铁阿胶糖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胶液酶解处理:将胶液加入蛋白酶,酶解反应3~4小时;
(2)超滤分级:分别利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对阿胶酶解液进行分级;
(3)Maillard反应:收集分子量为1000~3000Da的阿胶肽滤过液,加入还原糖,进行Maillard反应;
(4)螯合铁反应:向步骤(3)Maillard反应后的阿胶肽溶液中加入氯化亚铁溶液,搅拌反应30min;
(5)纳滤:利用纳滤处理脱出未反应的氯化亚铁,纳滤浓缩液即为螯合铁阿胶糖肽。
所述步骤(1)的胶液来源于成品阿胶经过化胶、稀释、均质后得到的;或采用阿胶制备过程中的中间物——无糖胶液,经过稀释、精滤和均质后得到的。
如所述胶液来源于成品阿胶,步骤是,1a.化胶:将胶块加2~3倍的水融化、煮沸,保温10~20分钟;1b.胶液稀释:将煮好的胶液加入阿胶质量的1~1.5倍的纯净水;1c.超高压均质:将稀释的胶液经微射流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均质温度为50~70℃,均质压力为120~140MPa,均质次数为1~3次。
如所述胶液来源于阿胶制备过程中的中间物——无糖胶液,步骤是,1a.胶液加热:将无糖胶液加热煮沸,保温10~20分钟;1b.胶液稀释:将煮好的胶液加入其质量1~1.5倍的纯净水;1c.精滤:稀释的胶液经精滤机过滤处理,去除杂质;1d.超高压均质:将稀释的胶液经微射流高压均质机进行均质;均质温度为50~70℃,均质压力为120~140MPa,均质次数为1~3次。
所述步骤(1)中,采用的蛋白酶为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酶添加量为胶液质量的0.2%~0.8%。酶解时,阿胶液的pH值控制为5.0~7.0,温度为45~60℃。
所述步骤(2)中,先利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Da的超滤膜处理阿胶酶解液,所得的滤过液再利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Da的超滤膜处理。
所述步骤(3)中,所述还原糖为果糖、葡萄糖、木糖、核糖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还原糖添加量为阿胶肽滤过液质量的0.2%~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阿古胶阿胶系列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阿古胶阿胶系列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72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