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及其生产工艺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7054.8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褚衍顺;刘晓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盛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8G1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姜美洋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 汽车用 改性异氰酸酯 多异氰酸酯 生产工艺 聚醚多元醇 催化条件 聚多元醇 预聚体 质量比 阻聚剂 预聚 催化剂 应用 | ||
1.一种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在催化条件下以改性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和聚多元醇为原料,反应得到预聚体,并通过催化剂和阻聚剂控制所述预聚体制得;
其中,所述聚多元醇、所述改性异氰酸酯和所述多异氰酸酯质量比为1:3.5~4.5:0.2~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异氰酸酯的-NCO含量为31.0%,平均官能度为2.7;
所述多异氰酸酯的-NCO含量为30.5%~32%;以及
所述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羟值为56,分子量为1000~20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条件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为金属有机化合物,所述催化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1~0.2%;以及
所述阻聚剂包括无机酸及其酯类、磷酸、磷酸酯,所述阻聚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01~0.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条件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为有机锡类,其包括:辛酸亚锡或者二月桂酸二丁锡;或者
所述催化条件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为有机铋类,其包括:月桂酸铋;
其中,所述催化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1~0.2%。
5.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在汽车顶棚胶粘的应用。
6.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在汽车顶棚制造工序中的应用。
7.一种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催化条件下以改性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和聚多元醇为原料,反应得到预聚体,并通过添加催化剂、阻聚剂和助剂硅烷控制所述预聚体得到所述胶粘剂;
其中,所述聚多元醇、所述改性异氰酸酯和所述多异氰酸酯质量比为1:3.5~4.5:0.2~0.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闭恒温反应釜中加入聚多元醇,充分搅拌条件下升温至40℃,抽真空条件下,按质量比例缓慢加入催化剂、阻聚剂和助剂硅烷,搅拌20min,加热升温至规定反应温度,按配方物料比例,分批加入改性异氰酸酯及多异氰酸酯;温度70~80℃恒温反应,反应时间2~3h,制得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成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异氰酸酯的-NCO含量为31.0%,平均官能度2.7;
所述多异氰酸酯的-NCO含量为30.5%~32%;以及
所述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羟值56,分子量1000~200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用单组份聚氨酯胶粘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条件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为有机锡类,其包括:辛酸亚锡或者二月桂酸二丁锡,所述催化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1~0.2%;或者
所述催化条件下所使用的催化剂为有机铋类,其包括:月桂酸铋,所述催化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1~0.2%;
所述阻聚剂包括无机酸及其酯类、磷酸、磷酸酯,所述阻聚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01~0.1%;
所述助剂硅烷为硅油,所述助剂用量的质量分数为0.0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盛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盛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70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