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及其盐的制备及药用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3734.2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6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倩;唐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22 | 分类号: | C07D493/22;A61P9/10;A61P7/02;A61P29/00;A61P11/06;A61K31/4192;A61K31/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胜佰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26 | 代理人: | 杨洋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内酯 氮杂环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药用 用途 | ||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及其盐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用用途。本发明以银杏内酯B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引入含氮杂环结构,尤其在银杏内酯B结构中通过10位羟基引入氮杂环的衍生物及其成盐的化合物为式1所示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以及相应的盐,经实验证实,式1化合物及其盐具有显著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作用,可用于制备预防及治疗缺血性中风、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以及炎症、哮喘等与血小板活化因子相关的疾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的药物,能达到改善水溶性,增强疗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及其盐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用用途。本发明以银杏内酯B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引入含氮杂环结构,制成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以及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相应的盐,达到改善水溶性,增强疗效的目的。
背景技术
银杏作为药用植物由来已久,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我国民间就使用银杏叶治疗哮喘与支气管炎。随着药物提取工艺标准化和药理作用活性研究的深入,世界各国,特别是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已将银杏提取物(GBE)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
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是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六环笼状结构的二萜化合物,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研究显示,它直接参与血栓形成,可刺激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引起它们的收缩、痉挛,导致心肌和脑组织缺血。近年研究还发现,银杏内酯B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在炎症反应中,中性白细胞膜磷脂经活化磷脂酶A2作用,水解成花生四烯酸(AA)。花生四烯酸在5-脂氧酶(5-LO)的作用下进一步代谢为白三烯(LTs)和羟基二十碳四烯酸(HETEs)等与炎症介质相关的重要产物,同时,磷脂酶A2的活化需要细胞内钙参与,银杏内酯B具有影响大鼠中性白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酶及细胞内游离钙的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中性白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以及细胞内钙水平的升高有关。但实践显示,作为天然产物,银杏内酯B的结构刚性较强,存在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均较差的缺陷,致使其药效的充分发挥受到限制,影响了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对银杏内酯B的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在10-位羟基上引入水溶性的含氮杂环基团,获得一类新的银杏内酯B含氮杂环衍生物及其相应的盐类化合物,其能提高药物水溶性,克服银杏内酯B水溶性差的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类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及其盐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用用途。本发明在银杏内酯B结构中引入氮杂环的衍生物,其结构特征为,式1所示的在银杏内酯B的10位羟基上连接有含氮杂环的衍生物,
其中Y为CH或者N,即杂环为三氮唑环或者四氮唑环;连接10位氧原子和氮杂环碳原子之间的L为含0-10个碳原子的各种连接链,包括烃基连接链,或者链中插入氮、氧等原子的连接链;G为H,1-4个碳原子的烃基,氰基,羧基,烷氧酰基,或者氨酰基以及烷基取代的氨酰基。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银杏内酯B氮杂环衍生物与各种有机碱或者无机碱形成的盐,即式1所示化合物中氮杂环上的-NH-,可与各种无机碱或者有机碱制备成盐;无机碱盐可选自各类钠,钾,钙和镁盐,但不局限于这些盐;有机碱盐选自各类胺盐以及碱性氨基酸盐,但不局限于这些盐;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同时提供式1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可以通过式2所示方法制备获得:
式2中,I是指在合适的溶剂中,碱性催化条件下,各类含有炔基(Y为CH),或者氰基(Y为N)的卤代烃,与银杏内酯B通过醚键缩合,获得式2中所示的中间体;
其中,卤代烃包括氯代、溴代和碘代烃,L为含0-10个碳原子的各种连接链,包括烃基连接链,或者链中插入氮、氧等原子的连接链;
Y为CH或者N原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7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