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3486.1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弘宇;陈莉;何秋来;张舒佳;夏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污泥颗粒 微藻 共生 好氧 厌氧 反应器 自然光 缺氧 好氧颗粒污泥 污水净化效果 抗冲击能力 自然光照 好氧段 曝气量 沉降 进水 成熟 接种 排水 朝阳 | ||
本发明提供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反应器中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将反应器放置在朝阳处,每天接受10小时以上的自然光照,采用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厌氧/好氧/缺氧模式为:进水2~10min,厌氧100~150min,好氧90~120min,缺氧60~164min,沉降2~10min,排水2~10min;好氧段的曝气量为270~330mL/min;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到第7d获得成熟的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本方法大大缩短了现有技术中微藻‑好氧污泥颗粒的培养时间;促进污水净化效果及抗冲击能力;实现共生体系自产氧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迫切解决的两大问题: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成本低廉、二次污染小等特点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其中好氧颗粒污泥由于具有生物量大、结构稳定、沉降性能好、耐冲击负荷、污泥活性高等优点,在生活污水的生物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微藻具有生长周期短、生物产量高的优点,其细胞油脂中的三酰甘油酯(Triacylglycerols,TAG)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微藻因此被认为是制备生物柴油最有发展潜力的无毒可再生能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能够在达到高效稳定除污的基础上实现能源回收利用,解决现行除污工艺中普遍存在的能耗高、效率低及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并得到丰富的生物质能源。
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已被证实能够提高脱氮除磷效率,但现有的构建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技术普遍存在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反应器的启动周期普遍偏长(一般为35-45d)的问题,藻-菌颗粒化过程一般需借助固定化技术的作用,如借助于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或借助于包埋剂的包埋作用,且大多需要给予人工光源,因此如何快速、低耗得到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成为该技术推广应用的一大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种工序: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共生体系形成工序:将序批式反应器不加遮蔽地放置在朝阳处,每天接受10小时以上的自然光照,采用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厌氧/好氧/缺氧模式为:进水2~10min,厌氧100~150min,好氧90~120min,缺氧60~164min,沉降2~10min,排水2~10min;好氧段的曝气量为270~330mL/min;厌氧段、好氧段和缺氧段进行搅拌,转速为200~300r/min;到第7d获得成熟的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之后体系运行稳定,各个参数都达到稳定,并且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也达到稳定。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光照时间为10.33h~14.13h。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光照时间为14h,自然光照的强度范围为2000~90000lux。
本发明所涉及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序批式反应器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周期运行6h。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序批式反应器内白天最高水温为38~42℃,夜间水温为23~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生态塘治理农村河流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微电场干扰的生态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