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73486.1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弘宇;陈莉;何秋来;张舒佳;夏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俞琳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好氧污泥颗粒 微藻 共生 好氧 厌氧 反应器 自然光 缺氧 好氧颗粒污泥 污水净化效果 抗冲击能力 自然光照 好氧段 曝气量 沉降 进水 成熟 接种 排水 朝阳 | ||
1.一种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种工序: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
共生体系形成工序:将序批式反应器不加遮蔽地放置在朝阳处,每天接受10小时以上的自然光照,采用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厌氧/好氧/缺氧模式为:进水2~10min,厌氧100~150min,好氧90~120min,缺氧60~164min,沉降2~10min,排水2~10min;好氧段的曝气量为270~330mL/min;厌氧段、好氧段和缺氧段进行搅拌,转速为200~300r/min;到第7d获得成熟的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光照时间为10.33h~14.13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光照时间为14h,自然光照的强度范围为2000~90000lu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序批式反应器每天运行4个周期,每周期运行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序批式反应器内白天最高水温为38~42℃,夜间水温为23~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共生体系形成工序中,厌氧/好氧/缺氧模式为:进水2min,厌氧120min,好氧90min,缺氧144min,沉降2min,排水2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序批式反应器中,进水口设置在序批式反应器高度50%处,排泥口设置在底部,排水比为50%,由空气泵从底部进行曝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序批式反应器为圆柱形,高径比为5,有效容积为3.6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源配制工序:配置进水水源模拟生活污水,进水水源中化学需氧量为200mg/L、NH4+-N为20mg/L、TP为5mg/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光下快速形成微藻-好氧污泥颗粒共生体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接种工序中,向进水中加入10mg/L的钙镁离子,以及1mL/L的微量溶液,
该微量溶液包含:0.9mg/L的FeCl3,0.15mg/L的H3BO3,0.03mg/L的CuSO4·5H2O,0.18mg/L的KI,0.06mg/L的MnCl2·4H2O,0.06mg/L的Na2Mo7O24·4H2O,0.12mg/L的ZnSO4·7H2O,0.15mg/L的CoCl2·6H2O,以及10mg/L的EDT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4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生态塘治理农村河流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微电场干扰的生态浮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