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低聚糖的大枣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6930.7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9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张京芳;朱铭强;彭湃;伍毅;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9/00 | 分类号: | A23L19/00;A23L33/125;A23L29/00;A23L5/30;A23K10/30;A23K20/163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枣 低聚糖 富含 制备 酸性蛋白酶 大枣粉 果胶酶 枣粉 破碎机 保健品技术领域 超声波提取设备 食品抗氧化剂 超声波功率 饲料添加剂 天然保健品 超强固体 酶解提取 多元化 加酶量 颗粒状 水混合 匀浆 置入 保健品 无毒 安全 | ||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含低聚糖的大枣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富含低聚糖的大枣的制备方法包括:大枣粉与1:5~1:10的水混合,经组织破碎机匀浆1~3min后,加入大枣粉质量0.1%~2%的颗粒状超强固体酸,置入超声波提取设备,超声波功率200~600W,加酶量果胶酶2000~4500U/g枣粉,酸性蛋白酶600~1800U/g枣粉,在40~60℃条件下酶解提取0.5~1h;果胶酶量为酸性蛋白酶量2~5倍。本发明所得富含低聚糖的大枣制品属于天然保健品制剂,安全无毒,适用于医药及保健品、食品抗氧化剂、饲料添加剂等行业,实现了大枣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含低聚糖的大枣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枣(Zizyphus jujuba),又称红枣,是鼠李科植物枣树的成熟果实,在我国广泛种植,资源丰富,我国红枣产量多年来居世界首位。大枣是常用食品,也是传统中药材。《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大枣化学成分种类繁多,有三萜类、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糖苷类、核苷类、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类、维生素类、酰胺类、有机酸类、甾体类等成分,大枣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是大枣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低聚糖又称为寡糖,是由2~10个单糖结合而成的一类小分子糖。低聚糖分为功能性和普通低聚糖两类。普通低聚糖如蔗糖、低聚果糖等为机体提供能量,没有其他生理功能。功能性低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胆固醇、降血糖、促进矿物质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作为一种安全健康的生物功能性成分,低聚糖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疗领域。目前,业内常用的低聚糖生产技术主要是应用水解酶或转苷酶的酶法,天然高聚糖的酶水解法可以获得分子量分布较广的低聚糖,但副反应较多,增加了纯化工艺的难度。主要用于制备低聚木糖、低聚甘露糖、菊粉型果聚糖等。如低聚木糖的生产工艺是以富含木聚糖的植物为原料,提取精制木聚糖液,经过球毛壳霉产生的内切型木聚糖酶进行木聚糖的水解作用,分离提纯得到低聚木糖。低聚甘露糖的生产是由甘露聚糖经地衣芽孢杆菌等产生的甘露聚糖酶水解获得。低聚异麦芽糖的制备方法,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液化,液化淀粉在α-淀粉酶继续作用下生成麦芽糖,麦芽糖通过α-葡萄糖苷酶的转苷作用生成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也可通过蔗糖经过蔗糖-6-葡萄糖基转移酶和葡萄糖酶的作用生成。少量功能性低聚糖可以采取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的方法获得,例如从大豆蛋白加工的副产物大豆乳清中获得大豆低聚糖,从水苏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水苏糖。还有化学合成法,如乳酮糖的制备一般采用碱液处理乳糖异构化,乳糖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处理使葡萄糖部分异构化,然后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溶液去离子、脱色、浓缩,上清液即为异构化乳糖糖浆。
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为避免植物其他成分对酶活性的减弱,均以多糖为原料。多糖酸水解制备低聚糖均以液态酸如硫酸等为水解催化剂,脱除困难,废酸液后处理难度较大。固体酸多应用于化学合成与生物质水解,由于其易脱除,可重复利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尚未见到固体酸在天然产物领域的应用研究报道。此外大枣多糖的制备在提取、脱蛋白、浓缩、干燥各环节中,高温和有机溶剂的使用导致活性成分易被破坏、耗能高。使用酶提取法、水提法制备多糖,需加热到40℃——100℃,用时较长。多糖脱蛋白需使用氯仿,正丁醇或者三氯乙酸,有机溶剂使用量大,污染环境。浓缩时多采用真空干燥等方法,温度高,能耗高。在低聚糖制备中,酶解法用时较长,传统液态酸解法废酸液量大,处理困难。多糖及大枣中黄酮、多酚等活性成分在高温下长时间处理,其活性基团如醇羟基、醛基、酚羟基等极易发生氧化或者异构化反应,导致多糖等活性成分的结构变化,活性减弱。在此背景下,开发多种先进技术联用,从植物原料一步完成低聚糖制备,且条件温和、能耗低、“三废”量少的方法成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市场的迫切需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通常以多糖为原料,多糖的制备在提取、脱蛋白、浓缩、干燥各环节中,高温和有机溶剂的使用导致活性成分易被破坏、能耗高。酶解法制备低聚糖耗时长,酸解法产生大量废酸,污染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6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甘枣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道菜猪肉干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