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空区侧向煤层内动载应力强度的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0498.0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9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神文龙;王襄禹;陈淼;王春;肖同强;王猛;许磊;柏建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3 | 分类号: | G06F17/13;G06F17/15;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0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空区 侧向 煤层 内动载 应力 强度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侧向煤层内动载应力强度的预测方法,包括:1、建立动载应力在层间结构面内传播衰减的力学模型,解析获得其穿越层间结构面时的强度衰减规律和波动方向变化规律;2、建立动载应力在岩层内传播衰减的数学模型,获得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其强度衰减规律;3、基于上方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建立采动影响区顶板承载传力解析分析模型,揭示动载穿越多层层状顶板时的传递衰减规律;4、将已知的模型参数带入到该传递衰减规律内,计算采空区一侧煤层内的动载应力强度分布规律。本发明确定采空区一侧煤层内动载应力强度的解析解,考虑了支承应力、煤岩属性、结构面属性、动载应力波参数的影响,能高效、精准预测动载应力强度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动载应力强度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空区侧向煤层内动载应力强度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采场顶板活动是矿山压力显现的根源,当地下工程结构(巷道围岩、回采工作面、支护体、采空区顶板等)的强度和刚度不足以承载时,结构将从一种力学平衡状态演化为另一种平衡状态,演化的本质是结构改变引起应力场、位移场、裂隙场的改变,演化的结果是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矿山压力显现(冒顶、片帮、底鼓、沉降、瞬时大变形、冲击矿压、支护体失效等),演化的效应是危害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制约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采动坚硬顶板断裂、结构失稳过程中不仅在未开采煤层内形成支承应力,而且伴随动载应力的波扰,当动载作用于承压状态的煤系地层时,作用区域内的煤岩体振动离开平衡位置,与邻近煤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将受到邻近煤岩体给予的作用力,同时也给邻近煤岩体以反作用力,使邻近煤岩体也振动离开平衡位置,这种振动以应力波的形式向周围煤岩层传播,当动载应力强度足够大时,邻空巷道等井下开挖空间将受到安全威胁,严重时会出现冲击矿压等煤岩动力灾害。
受介质属性、层间结构面、入射角度、传播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应力波强度呈衰减趋势,掌握其在煤岩体内的时空演化规律,对地下固体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实用、操作高效、精度较高的采空区侧向煤层内动载应力强度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的采空区侧向煤层内动载应力强度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基于应力波在层状岩层中的传递理论,建立动载应力在层间结构面内传播衰减的力学模型,解析获得其穿越层间结构面时的强度衰减规律和波动方向变化规律;
第二步:基于应力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的吸收理论,建立动载应力在岩层内传播衰减的平衡微分方程,求解该平衡微分方程的数学模型,获得动载应力随传播距离增加的强度衰减规律;
第三步:基于上方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建立采动影响区顶板承载传力解析分析模型,揭示动载穿越多层层状顶板时的传递衰减规律;
第四步:将已知的模型参数带入到该传递衰减规律内,计算采空区一侧煤层内的动载应力强度分布规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中,动载应力穿越层间结构面时的强度衰减规律Ti为:
式中:
Ti、动载应力穿越第i层层间结构面时的衰减系数,单位:1;
i、第i层层间结构面和岩层,单位:层;
vTPi、动载应力穿越第i层层间结构面时透射纵波的振动速度大小,单位:m/s;
vIPi、动载应力穿越第i层层间结构面时入射纵波的振动速度大小,单位:m/s;
求解vTPi和vIPi的迭代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0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