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智能体协同体系的实时数据总线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0315.5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7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尹栋;相晓嘉;牛轶峰;李杰;沈林成;任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4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胡君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智能 体协 体系 实时 数据 总线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一种面向智能体协同体系的实时数据总线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具有数据订阅与分发服务的实时数据总线,以及建立用于监控各总线接入节点的状态及数据传输控制的QoS信息;接收对各总线接入节点的QoS信息的配置信息,根据QoS信息的配置信息控制进行消息的传输、封装、读写操作以及共享内存的配置,以对各总线接入节点的状态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本发明具有实现原理简单、能够实现总线的统一规划管理及分布式自动配置,且实时性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体协同体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智能体协同体系的实时数据总线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可靠的通讯网络,实现对物理位置分布广泛的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的数据采集分析及远程遥控、遥测、遥调、遥信等操作,比较典型的有电力配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等系统,该类系统在可靠性、实时性及容错能力方面较传统应用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一般都是采取封闭定制模式,即根据特定应用需求来设计软件,产品很难实现复用,后期的维护升级工作困难;另外,大量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构成物联网的基础应用之一,须将各类控制、数据采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的数据集成并统一为物联网应用服务,而传统的定制模式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软件应用构建的瓶颈。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料粒度、松耦合特点使得分布式应用的构建更加简单,因此研究SOA在分布式实时控制应用环境下的特征、变化及应用模式成为了当前面向服务新的问题,即实时SOA。当前针对实时SOA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也通常是基于实时SOA架构本身,而实时SOA模型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实时服务的抽象与封装方法;(2)确保服务处理的实时性、可靠性,即实时性问题是实时SOA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还尚未有有效的方案解决该问题。有从业者针对工业控制系统提出增强了实时性的SOA架构,但是该架构本质上仍是一个面向QoS的通讯中间件,主要包括协议层和API层两个层次,仍未能够解决实时性的具体机制与实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原理简单、能够实现总线的统一规划管理及分布式自动配置,且实时性及可靠性性高的面向智能体协同体系的实时数据总线管理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面向智能体协同体系的实时数据总线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构建具有数据订阅与分发服务的实时数据总线,以及建立用于监控各总线接入节点的状态及数据传输控制的QoS信息;
接收对各总线接入节点的所述QoS信息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QoS信息的配置信息控制进行消息的传输、封装、读写操作以及共享内存的配置,以对各总线接入节点的状态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使用所述实时数据总线创建消息服务时,具体步骤为:
创建客户端,完成初始化,同时建立例与服务端的连接;
创建一个发布者对象,并建立例与服务端的命令通信链路;
发布话题,获取所有符合条件的注册者信息;
发布数据,获取NML配置信息,并创建基于共享内存方式的RCS传输链路。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使用所述实时数据总线创建消息服务客户端时,具体步骤为:
创建客户端,完成初始化,同时建立例与服务端的连接;
创建一个订阅对象,建立与服务端的命令通信链路;
订阅话题,获取NML配置信息,并创建基于分布式共享内存机制的总线部署服务器(rcsServe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0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