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58025.7 | 申请日: | 2018-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6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杨;史修宇;徐辉;陈小毅;郭彦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特睿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摩托车 转向 轮毂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解决了潜望式前叉在重剎时会向下压缩产生黏擦的问题进而影响到过弯的能力和骑乘感受的技术问题。该新型的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包括依次从上向下设置在车身上的车把轴机构、多连杆转向机构和稳定机构,车把轴机构与车把架传动连接;多连杆转向机构两端分别与车把轴机构和轮毂组件传动连接;稳定机构与轮毂组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多连杆转向机构以及平稳机构使摩托车转弯时更加稳定,骑乘舒适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
背景技术
我们讨论一辆车时,常会讨论到它的动力性能如何?它的舒适度如何?或许说得笼统一些,是讨论一辆车的个性究竟是如何?其中除了发动机动力性能之外,其他最重要的因素,即是转向稳定性。
现有的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为潜望镜式前叉结构,在转向刹车时,前叉压缩让前倾角与前轮拖曳距变小,使得车辆更不安定;而且前叉立管在周期应力作用的环境中使用,非常容易形成疲劳裂纹,由此导致了摩托车前叉立管的断裂现象,最为重要的是车辆拐弯时现有的前叉结构在重剎时会向下压缩产生黏擦的问题进而影响到过弯的能力和骑乘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的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潜望式前叉在重剎时会向下压缩产生黏擦的问题进而影响到过弯的能力和骑乘感受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摩托车转向轮毂系统,包括依次从上向下设置在车身上的车把轴机构、多连杆转向机构和稳定机构,其中:
所述车把轴机构与车把架传动连接;
所述多连杆转向机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把轴机构和轮毂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稳定机构与所述轮毂组件连接。
使用者旋转车把架准备进行转向时,车把轴机构将车把架的旋转扭力传递到多连杆转向机构,多连杆转向机构将转向扭力传递到轮毂组件上,以控制前轮转向,稳定机构与轮毂组件连接用于控制前车轮轮轴不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组件包括前轮轴、立轴、转向臂、前轴端板和转向轮盘,所述立轴垂直安装在所述前轮轴中部;所述转向轮盘上开设有大于所述前轮轴直径的开口,所述转向轮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向轮盘分别设置在所述立轴两侧,且均与所述立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轮盘能相对于所述立轴圆周方向旋转;所述转向臂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向轮盘上,所述转向臂末端与所述多连杆转向机构连接;所述前轴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前轴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轮轴两端,且所述前轴端板通过所述稳定机构与车身连接,所述立轴与前车轮轮毂转动连接。
使用时,由于前轮轮毂与立轴之间为轴承连接,所以前车轮旋转时立轴和前轮轴保持不动,前轮轴两端设置前轴端板,前轴端板上连接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与车身连接,从而第三连杆保证前轮轴的稳定不旋转,转向轮盘穿设在前轮轴上,且转向轮盘在竖直方向做圆周转动时前轮轴与转向轮盘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转向轮盘通过轴承与立轴连接,当两个转向轮盘被转向臂带动旋转时,转向轮盘能够绕立轴轴线旋转,转向臂末端连接多连杆转向机构,车把旋转会带动多连杆转向机构前后移动,多连杆转向机构前后移动时会带动转向臂拉动或推动转向轮盘旋转,从而实现前轮的转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臂为二级台阶形结构,包括第一折弯台和第二折弯台,所述第一折弯台与所述转向轮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弯台与所述多连杆转向机构连接。
转向臂二级台阶结构不仅节约空间,而且更加美观,且还能保证多连杆转向机构转向扭力的传递方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特睿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特睿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8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骑行功能的婴儿推车
- 下一篇: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及其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