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降温母粒及其生产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生产模口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8187.2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2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海;吴辰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海跃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2 | 分类号: | C08J3/22;B29B9/06;B29C48/345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311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降温 及其 生产 方法 以及 用于 实施 | ||
1.一种用于生产聚丙烯降温母粒的方法,所述聚丙烯降温母粒单体外有一个塑料包衣层(22),所述塑料包衣层紧密包裹在所述聚丙烯降温母粒单体的外壁上,所述塑料包衣层的材料采用熔点低于240℃的热塑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第一步,制作塑料包衣层的原料,即在热塑性塑料粉料中加入重量百分比0~1%的塑料抗氧剂、0~1%的塑料成核剂以及0~5%的塑料加工助剂进行预混,其余成分为热塑性塑料粉料;制作完毕装入第二挤出机内;
第二步,制作聚丙烯降温母粒的芯部预混原料 ,装入第一挤出机内;
第三步,将用于生产聚丙烯降温母粒的生产模口分别经过输送管路连接在用于输送第二步所制备好的芯部预混原料的第一挤出机主机和用于输送第一步所制备好的塑料包衣层原料的第二挤出机上;其中,生产模口的降温母粒融体流道与第一挤出机的挤出体输出口通过管路相连通,生产模口的包衣熔体流道与第二挤出机的挤出体输出口通过管路相连通;
第四步,将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主机同时运行,采用共挤出的办法,使第一挤出机和第二挤出机内的两种熔体流经生产模口,使包衣熔体覆盖在降温母粒芯部熔体的表面,共同挤出模孔;
第五步,将第四步中挤出的物料经切割造粒后形成聚丙烯降温母粒。
2.一种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中所述方法的生产模口,具有模口基体(2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口基体内开有一条包衣熔体流道(3);在所述包衣熔体流道的上、下方分别开有第一通孔(25)和第二通孔(24),第一通孔(25)的轴截面为锥台形;第一通孔(25)和第二通孔(24)具有重合的中心轴线,第一通孔(25)和第二通孔(24)与所述包衣熔体流道相贯后分别形成两个直径不同的圆;第二通孔(24)内开有内螺纹;第一通孔(25)的小径端为产出物料的模孔(1);
所述生产模口还包括一个芯管(2);芯管(2)由空心锥台段和空心直管段两段连接后构成,芯管(2)内部具有锥台形孔道,所述锥台形孔道为降温母粒融体流道(4);芯管(2)的上、下端分别位于第一通孔(25)和第二通孔(24)内;其中,所述空心直管段的外壁开有外螺纹,用于和第二通孔(24)内的内螺纹相连接,所述空心锥台段的锥角小于所述第一通孔(25)的锥角,以使得芯管(2)内部的锥台形孔道的小口端可与模孔(1)的边缘形成环状孔隙作为经由包衣熔体流道(3)来的包衣熔体的挤出通道。
3.一种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中所述方法的生产模口,具有模口基体(23),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口基体内开有一条包衣熔体流道(3);在所述包衣熔体流道的上、下方分别开有上通孔(27)和第二通孔(24);上通孔(27)和第二通孔(24)具有重合的中心轴线,上通孔(27)和第二通孔(24)与所述包衣熔体流道相贯后分别形成两个直径不同的圆;上通孔(27)和第二通孔(24)内均开有内螺纹;
所述生产模口还包括一个环隙调节螺丝(5),环隙调节螺丝(5)的外壁开有用于和上通孔(27)进行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环隙调节螺丝(5)的内部开有一个轴截面为锥台形的芯管插入孔道(26),芯管插入孔道(26)的小径端为产出物料的模孔(1);
所述生产模口还包括一个芯管(2);芯管(2)由空心锥台段和空心直管段两段连接后构成,芯管(2)内部具有锥台形孔道,所述锥台形孔道为降温母粒融体流道(4);芯管(2)的上、下端分别位于芯管插入孔道(26)和第二通孔(24)内;其中,所述空心直管段的外壁开有外螺纹,用于和第二通孔(24)内的内螺纹相连接,所述空心锥台段的锥角小于所述芯管插入孔道(26)的锥角,以使得芯管(2)内部的锥台形孔道的小口端可与模孔(1)的边缘形成环状孔隙作为经由包衣熔体流道(3)来的包衣熔体的挤出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海跃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海跃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