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7388.0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9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邢毅;王强;胡蓉;任冠雄;孙邦新;余波;许泳;吴怡敏;周德才;李龙才;冯千秀;胡晓;邹家勇;李良霄;骆玲;曾捷;樊艳;冯川;龚琳珺;朱忻悦;赵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02 | 分类号: | H02G11/02;H02B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002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关节 换流阀 金具 流变 悬吊绝缘子 转动结构 换流站 地震 导电连接 地震位移 电气设备 活动连接 抗震性能 转动动作 悬吊架 摆动 抵消 应用 转化 | ||
1.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包括换流变(1)和换流阀(12),每一相换流变(1)分别与独立的换流阀(12)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相换流变(1)与对应的换流阀(12)之间设置转动关节金具(10)、第二悬吊绝缘子(15),所述的转动关节金具(10)包括上转动关节金具(101)和下转动关节金具(102),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通过第二悬吊绝缘子(15)与悬吊架(14)连接,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与下转动关节金具(10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转动关节金具(101)包括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5)和第三连接杆(26),所述的第一连接杆(23)分别与第二连接杆(25)、第三连接杆(26)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5)的一端形成U形接头,所述的U形接头与第一连接杆(23)之间通过销轴形成相对转动的铰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中部与球头安装座(19)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5)的一端形成转动球头,所述的转动球头与球头安装座(1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球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3)的一端与球头安装座(19)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26)的一端形成转动球头,所述的球头安装座(19)与第三连接杆(26)上的转动球头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球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23)与连接挂耳(21)连接,所述的连接挂耳(21)与第二悬吊绝缘子(1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转动关节金具(102)包括第四连接杆(27)、第五连接杆(29)和第六连接杆(31),所述的第四连接杆(27)与第五连接杆(2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五连接杆(29)与第六连接杆(31)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杆(27)的一端与球头安装座(19)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29)的一端形成转动球头,所述的转动球头与球头安装座(19)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球铰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杆(27)的一端形成U形接头,所述的U形接头与第五连接杆(29)一端之间通过销轴形成相对转动的铰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换流站的换流变与换流阀间双转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连接杆(29)与第六连接杆(31)之间固定连接并形成L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73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隧道的电缆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电缆分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