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5645.7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2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武俊瑞;王一然;岳喜庆;张群峰;乌日娜;刘美雅;李墨翰;洛雪;杨梅;史海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A23F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低聚糖 发酵茶饮料 运动型 果粉 饮料 混合发酵剂 运动型饮料 植物乳杆菌 保健功能 发酵效果 绿茶茶汤 营养生成 运动营养 载体制作 消暑 蛋白粉 发酵茶 抗疲劳 牛磺酸 烟酰胺 蔗糖 补充 凝胶 解渴 制备 替换 口味 疲劳 吸收 开发 | ||
1.一种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成分:
大豆低聚糖 4%-8%
牛磺酸 0.02%-0.08%
珙桐果粉 6%-10%
VB12 (0.06-0.12)*10-6%
烟酰胺 0.001%-0.002%
混合发酵剂 0.03%-0.05%
绿茶茶汤 余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成分:
大豆低聚糖 6%
牛磺酸 0.05%
珙桐果粉 8%
VB12 0.08*10-6%
烟酰胺 0.0015%
混合发酵剂 0.04%
绿茶茶汤 余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剂为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乳杆菌为具有自主产权菌种,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6年8月29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12852。
5.一种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料:选用新鲜、无虫蛀、虫斑、无霉烂变质的新鲜绿茶;
(2)绿茶茶汤的制备:绿茶茶汤制备工艺:绿茶—浸提—绿茶茶汤,其中绿茶的料液比为40-60g/L;浸提时间为15-45min;提取温度为80-100℃;
(3)营养补充剂的调配:添加牛磺酸、烟酰胺、珙桐果粉、大豆低聚糖和VB12;
(4)灭菌:将调配好的混合茶汁85-95℃杀菌3-7min;
(5)发酵:将温度迅速降到35-39℃,放入混合发酵剂,发酵5-7小时。
(6)过滤:将发酵后的茶饮料经300目过滤;
(7)罐装杀菌:灌装贴标签冷却到室温,得到成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营养补充剂的调配过程中,加入绿茶茶汤0.1-0.5%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型大豆低聚糖发酵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的凝胶度为≥1500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56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晒青加工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茶叶铁锅炒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