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5004.1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2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翔;张静;高冲;崔航;盛财旺;王航;乔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82 | 分类号: | H01C1/082;H01C1/01;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林涛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电阻 晶闸管 散热器 散热区 散热机构 冷却流道 冷却液沿 热量带走 可拆卸 嵌入的 减小 对称 冷却 传递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器,两侧分别对称压装有晶闸管,散热器上设置有可供阻尼电阻嵌入的阻尼电阻散热区,阻尼电阻可拆卸地安装在阻尼电阻散热区上;冷却流道,设置在散热器内部,冷却液沿冷却流道流动,首先流经晶闸管散热区,然后流经阻尼电阻散热区,并将晶闸管和阻尼电阻传递的热量带走,从而完成对连接在散热器上的晶闸管及阻尼电阻进行冷却。本发明提供的散热机构,采用晶闸管和阻尼电阻共用散热器的设计,节省了阻尼电阻所占的空间,减小了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冷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水冷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中,晶闸管和阻尼电阻是水冷系统的核心冷却对象之一。因此,晶闸管和阻尼电阻散热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对水冷系统的良好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阻尼电阻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间接冷却法;另外一种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法是用阻尼电阻棒插入散热装置内,通过散热装置中冷却水间接带走热量的方式散热,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第一,电阻与散热装置接触面难于保证紧密贴合,可靠性低;第二,散热装置体积比较大;第三,安装复杂,每个晶闸管对应6根电阻棒。因此发展出了直接冷却法,其方法是将阻尼电阻布局在PVDF壳体的水路中,冷却水直接接触电阻进行冷却。直接冷却法散热能力比间接冷却法有所提高,但是还有它的局限性:第一,阻尼电阻是单独放置,占用体积大;第二,阻尼电阻使用单独水口,增加了漏水点,可靠性低,第三,电阻电极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器,两侧分别对称压装有晶闸管,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可供阻尼电阻嵌入的阻尼电阻散热区,所述阻尼电阻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上;以及,与所述晶闸管相对应的晶闸管散热区;冷却流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内部,冷却液沿所述冷却流道流动,首先流入所述晶闸管散热区,然后流入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用以对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的所述晶闸管及所述阻尼电阻进行冷却。
所述散热器异于所述晶闸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彼此串联成型散热器组,冷却液通过第一个所述散热器的进液口流入,对该散热器进行冷却后从其上的出液口流出,然后流入第二个散热器的所述进液口中,最终从第二个散热器的所述出液口中流出。
所述冷却流道包含与所述晶闸管相对应的晶闸管冷却流道和设置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的阻尼电阻冷却流道。
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设置在所述晶闸管上方,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上安装有所述阻尼电阻。
所述阻尼电阻安装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上时,所述阻尼电阻的外表面与所述散热器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所述阻尼电阻包括:绝缘外壳,能够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上;电阻丝,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部;金属底板,连接在所述电阻丝下方,所述金属底板与所述电阻丝之间设置有导热绝缘材料,所述阻尼电阻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时,所述金属底板与所述散热器相接触,所述电阻丝上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绝缘材料和所述金属底板传递至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上。
所述导热绝缘材料为陶瓷板,所述陶瓷板与所述电阻丝之间、所述陶瓷板与所述金属底板之间设置有焊接层。
所述阻尼电阻还包括:弹簧,设置在所述电阻丝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之间,所述绝缘外壳安装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后,所述绝缘外壳推动所述弹簧,所述弹簧提供使所述电阻丝、所述导热绝缘材料和所述金属底板压紧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的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5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