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5004.1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2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翔;张静;高冲;崔航;盛财旺;王航;乔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82 | 分类号: | H01C1/082;H01C1/01;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林涛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电阻 晶闸管 散热器 散热区 散热机构 冷却流道 冷却液沿 热量带走 可拆卸 嵌入的 减小 对称 冷却 传递 流动 | ||
1.一种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3),两侧分别对称压装有晶闸管(1),所述散热器(3)上设置有可供阻尼电阻(2)嵌入的阻尼电阻散热区(31),所述阻尼电阻(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上;以及,与所述晶闸管相对应的晶闸管散热区(32);
冷却流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3)内部,冷却液沿所述冷却流道流动,首先流入所述晶闸管散热区(32),然后流入阻尼电阻散热区(31),用以对连接在所述散热器(3)上的所述晶闸管(1)及所述阻尼电阻(2)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3)异于所述晶闸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35)和出液口(36),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3)彼此串联成型散热器组,冷却液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散热器(3)的进液口流入,对该散热器(3)进行冷却后从出液口流出并流入另一个散热器(3)的所述进液口中,并最终从该散热器(3)的所述出液口(36)中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包含与所述晶闸管(1)相对应的晶闸管冷却流道(34)和设置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的阻尼电阻冷却流道(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设置在所述晶闸管(1)上方,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上安装有所述阻尼电阻(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电阻(2)安装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上时,所述阻尼电阻(2)的外表面与所述散热器(3)的外表面平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电阻(2)包括:
绝缘外壳(21),能够通过螺钉(4)固定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上;
电阻丝(22),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21)内部;
金属底板(23),连接在所述电阻丝(22)下方,所述金属底板(23)与所述电阻丝(22)之间设置有导热绝缘材料(24),所述阻尼电阻(2)安装在所述散热器(3)上时,所述金属底板(23)与所述散热器(3)相接触,所述电阻丝(22)上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绝缘材料(24)和所述金属底板(23)传递至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材料(24)为陶瓷板,所述陶瓷板与所述电阻丝(22)之间、所述陶瓷板与所述金属底板(23)之间设置有焊接层(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晶闸管与阻尼电阻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电阻(2)还包括:
弹簧(25),设置在所述电阻丝(22)与所述绝缘外壳(21)内壁之间,所述绝缘外壳(21)安装在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后,所述绝缘外壳(21)推动所述弹簧(25),所述弹簧(25)提供使所述电阻丝(22)、所述导热绝缘材料(24)和所述金属底板(23)压紧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31)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50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