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合车的导引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4097.6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8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魏鹏杰;齐庆祝;袁江松;李丹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2 | 分类号: | B62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导引 工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合车的导引工装,包括:上部连接头、导引本体和下部连接头;导引本体包括N个第一导向节和N+1个十字销;上部连接头、N个第一导向节和下部连接头分别通过N+1个十字销依次连接,以使N个第一导向节之间能够相对转动;N个第一导向节中每个第一导向节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用于限制相邻第一导向节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这样,在合车的过程中,导引工装的上部连接头可以固定在车身定位孔中,下部连接头则可以穿过车架定位孔,并且先穿过的第一导向节可以自动纠正后续相邻第一导向节的位置,直至车身与车架重合,从而在对准时无需人工进行反复调整,进而达到简化人工操作,提高合车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合车的导引工装。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生产组装过程中,车身总成与车架总成的合车是一个重要环节。现有技术中,对于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生产线,一般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合车,即在固定车架总成位置后,通过吊具控制车身总成前后移动和下落,并通过人工辅助实现车身总成与车架总成的定位,最后采用螺栓紧固,完成汽车的合车装配过程。然而,吊具的最小移动距离较大,导致车身移动精度较低,往往需要多次调整车身的位置才能完成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合车的导引工装,解决了现有汽车合车时由于吊具精度较低,导致定位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合车的导引工装,包括:上部连接头、导引本体和下部连接头;
所述导引本体包括N个第一导向节和N+1个十字销;
所述上部连接头、所述N个第一导向节和所述下部连接头分别通过所述N+1个十字销依次连接,以使所述N个第一导向节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所述N个第一导向节中每个第一导向节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用于限制相邻第一导向节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上部连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节,所述上部连接头的另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螺纹。
可选的,所述下部连接头包括第三导向节、导向接头和伸缩导引杆,所述导向接头为锥形结构;
所述第三导向节与所述导向接头通过螺纹旋转固定,所述伸缩导引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导向接头和所述第三导向节内部,所述伸缩导引杆与所述导向接头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伸缩导引杆与所述导向接头连接的一端设有滑槽,所述伸缩导引杆通过固定销与所述导向接头和所述第三导向节连接,其中,所述固定销穿设于所述滑槽中。
可选的,相邻第一导向节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为-7度至7度之间。
可选的,所述导向接头的移动范围为-52毫米至52毫米之间。
可选的,N等于8。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在合车的过程中,可以在车身总成与车架总成的距离比较接近时,将所述导引工装的上部连接头固定在车身总成的定位孔中,并将所述导引工装的下部连接头牵引至车架总成定位孔中,从而可以在车身下落的过程中,由所述导引工装逐步带动车身总成与车架总成对准,而无需人工进行反复调整,进而达到简化人工操作,提高合车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工装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工装上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工装的弯曲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4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同车身的底盘共线装配生产线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汽车天窗安装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