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悬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2670.X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0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智史;丰平朝弥;加藤贵史;米田笃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悬架 装置 | ||
本发明得到在车辆的严酷行驶场景下能够抑制陷入上跳或回弹状态的事态的电磁悬架装置。具备:电磁致动器(13),其与在车辆(10)的车身与车轮之间设置的弹簧部件并列设置,并产生涉及到衰减动作及伸缩动作的驱动力;信息获取部(41),其获取电磁致动器(13)的冲程位置;以及ECU(15),其设定电磁致动器(13)的目标衰减力及目标伸缩力,并且使用基于该设定的目标衰减力及目标伸缩力的目标驱动力来进行电磁致动器(13)的驱动力控制。ECU(15)在冲程位置存在于冲程终端附近的终端区域(CT3)的情况下,以使冲程位置从终端区域(CT3)朝向中立区域(CT1)的方式进行目标驱动力的修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悬架装置,其具有与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设置的弹簧部件并列设置并产生涉及到衰减动作及伸缩动作的驱动力的电磁致动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有与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设置的弹簧部件并列设置且产生涉及到衰减动作及伸缩动作的驱动力的电磁致动器的电磁悬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电磁致动器构成为除了电动机以外,还具有滚珠丝杠机构。电磁致动器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滚珠丝杠机构的直线运动,由此以产生涉及到衰减动作及伸缩动作的驱动力的方式进行动作。
在此,涉及到衰减动作的驱动力表示衰减力。所谓衰减力是指朝向与电磁致动器的冲程速度的朝向不同的力。另一方面,涉及到伸缩动作的驱动力表示伸缩力。伸缩力是指不依存冲程速度的朝向而产生的力。
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悬架装置中,为了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强烈要求将陷入上跳(full bump)或回弹(full rebound)状态的事态防止于未然。
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能够将陷入上跳或回弹状态的事态防止于未然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的发明。在专利文献2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中,在左右成对或前后成对的减震器中的一方减震器的伸缩方向和另一方减震器的伸缩方向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另一方减震器的全冲程抑制目标衰减力来限制针对一方减震器的全冲程抑制目标衰减力。
根据专利文献2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即使在仅左右成对或前后成对的减震器中的一方具有上跳或回弹倾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陷入上跳或回弹状态的事态防止于未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2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000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即使使用专利文献2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例如,在车轮开上沟坎等、车辆的严酷行驶场景下,也会担心陷入上跳或回弹状态的事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的严酷行驶场景下,抑制陷入上跳或回弹状态的事态的电磁悬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1)的发明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具备:电磁致动器,其与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轮之间设置的弹簧部件并列设置,且产生涉及到衰减动作及伸缩动作的驱动力;信息获取部,其获取上述电磁致动器的冲程位置;以及驱动力控制部,其设定上述电磁致动器的衰减动作的目标值即目标衰减力、及伸缩动作的目标值即目标伸缩力,并且使用基于该设定的目标衰减力及目标伸缩力的目标驱动力来进行上述电磁致动器的驱动力控制,上述驱动力控制部在由上述信息获取部获取的冲程位置存在于冲程终端附近的终端区域的情况下,以使冲程位置从上述终端区域朝向中立区域的方式进行上述目标驱动力的修正。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车辆的严酷行驶场景下,能够抑制陷入上跳或回弹状态的事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悬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26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通讯设备防震支撑座
- 下一篇:一种防碰撞的食品检测机用安装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