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拉伸柔性液池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0660.2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毕可东;齐晗;赵伟玮;张洪泽;陈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3 | 分类号: | G01N21/0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柔性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拉伸柔性液池,包括上液池和下液池,上液池和下液池之间依次设有石墨烯层和衬底,衬底为柔性衬底,柔性衬底内设用于离子流动的通道;该可拉伸柔性液池的制作方法为:在基底上制作石墨烯层,在石墨烯层上制备柔性衬底,之后在柔性衬底中制作通道,去除基底,最后组装即得。本发明选用PDMS/PMMA双层膜或PDMS/SU‑8双层膜作为柔性衬底,能够在应变下有效进行石墨烯的离子电流检测,具有简单实用、成本较低等特点;使用电子束刻蚀法来实现石墨烯悬空在PDMS/PMMA双层膜或PDMS/SU‑8双层膜上的结构,既能保证石墨烯不会出现损伤,也能保证整个液池的完整性,不会出现渗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液池,具体涉及一种可拉伸柔性液池,同时还涉及该可拉伸柔性液池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材料引起全世界科学家们广泛的研究,主要是因为它目前是最薄材料,它能实现对气体、液体、溶解的离子等有选择的抓取,然而,一个完美的单层石墨烯在常态下不能通过任何原子和分子:即便是最小的原子氢预计在几十亿年内也不会穿过石墨烯致密的电子云。这个特点被认为可以延伸到其他二维晶体,如六角形氮化硼和二硫化钼。最近,sheng hu及同事发现,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的单层对质子具有高度可穿透性。为了研究应变对质子传输的影响,需要设计出一种可拉伸柔性液池。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这种可拉伸柔性液池结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变下能够有效进行石墨烯的离子电流检测的可拉伸柔性液池;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可拉伸柔性液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方案:包括上液池和下液池,所述上液池和下液池之间依次设有石墨烯层和衬底,所述衬底为柔性衬底,所述柔性衬底内设用于离子流动的通道。
本发明的柔性衬底优选为PDMS和PMMA的双层膜或PDMS和SU-8的双层膜,其中,所述石墨烯层分别与PMMA或SU-8接触;由于PDMS具有粘性,所以PDMS很容易与PMMA或SU-8粘附在一起形成双层复合膜,且PMMA和SU-8均与石墨烯具有很强的范德华力;若是将PDMS与石墨烯层接触,由于石墨烯与PDMS之间的结合力不强且PDMS中的用于离子流动的通道很难达到微米级,从而实现不了本发明的目的。所述PMMA或SU-8的厚度优选为0.8~1.2微米,当PMMA或SU-8的厚度低于0.8微米时,会使膜容易破裂,从而影响离子电流检测效果;当PMMA或SU-8的厚度高于1.2微米时,会导致电子束难以通过刻蚀形成通孔。
所述通孔的直径优选为1~5微米;当通道的直径小于1微米时,会导致进入通道内的离子液池太少;当通道的直径大于5微米时,会使膜容易破裂。
本发明制作所述可拉伸柔性液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基底上制作石墨烯层,在石墨烯层上制备柔性衬底,之后在柔性衬底中制作通道,然后将基底去除,最后将上液池、石墨烯层和衬底以及下液池组装好后即得可拉伸柔性液池。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石墨烯剥离在基底上,在石墨烯上旋涂PMMA;
(2)在覆盖石墨烯的PMMA层上使用电子束刻蚀做标记,确定石墨烯具体位置后,再用电子束刻蚀去掉覆盖在石墨烯上的PMMA,形成PMMA通孔;
(3)对PDMS打通孔,在光学显微镜下将PMMA通孔和PDMS通孔对准,使其粘附在一起,之后放入碱溶液中,脱除二氧化硅衬底即得。
其中,步骤(3)中所述标记为十字叉丝,且确定石墨烯具体位置的步骤为:在光学显微镜下确定每个十字叉丝与石墨烯x、y方向的距离,之后将其放入电子显微镜真空腔中,通过找到十字叉丝的位置从而确定石墨烯具体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06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常规生化分析仪器
- 下一篇: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