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7214.6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L.比尔;K.莫索尔夫;H.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2;H01M10/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蓄电池 系统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100),其包括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10)和传热装置(11),其中,所述传热装置(11)具有多个热管(12)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13),其中,每个热管(12)均包括蒸发器区段(20)和第一冷凝器区段,其中,所述热交换器(13)布置为与至少一个冷凝器区段(21)热接触,其中,至少一个蒸发器区段(20)布置为与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10)热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系统包括变形元件(14),其中,所述热交换器(13)至少部分集成在所述变形元件(14)中,其中,所述热交换器(13)具有两个用于输送载热体的输送装置(33),这些输送装置(33)至少部分集成在所述变形元件(14)中,并且其中,扁平的热管(12)的冷凝器区段(21)具有两个侧面,所述输送装置(33)平面地沿着所述热管(12)的冷凝器区段(21)导引并且吸收所述热管(12)的载热体的冷凝热量,其中,第一输送装置布置在所述冷凝器区段(21)的第一侧面上,并且第二输送装置布置在所述冷凝器区段(21)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置的第二侧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述变形元件(14)是碰撞保护元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述变形元件(14)是侧面碰撞保护元件(3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至少一个热管(12)具有第二冷凝器区段,其中,所述第二冷凝器区段布置在所述热管(12)的与第一冷凝器区段相对置的端部上,和/或其中,两个热管(12)沿延伸方向(22)依次布置,使得这两个热管(12)的蒸发器区段(20)相邻地布置,并且冷凝器区段(21)相对于垂直于延伸方向(22)的、位于蒸发器区段(20)之间的平面(23)镜像对称地布置。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有热管(12)均具有第二冷凝器区段。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至少一个热管(12)的一个和/或多个冷凝器区段(21)和蒸发器区段(20)处于一个平面中,或者其中,一个和/或多个冷凝器区段(21)与蒸发器区段(20)呈角度地布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有热管(12)的一个和/或多个冷凝器区段(21)和蒸发器区段(20)处于一个平面中。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述蓄电池系统(100)包括容纳装置(24),其中,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10)布置在所述容纳装置(24)上和/或所述容纳装置(24)中,从而在至少一个蓄电池模块(10)和所述蒸发器区段(20)之间存在热接触。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述容纳装置(24)是机动车的底板(26)。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述容纳装置(24)是蓄电池外罩(25)。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至少一个热管(12)布置在所述容纳装置(24)的底侧(27)和/或上侧(29)上,和/或其中,至少一个热管(12)集成在所述容纳装置(24)中,和/或其中,至少一个热管(12)集成在所述蓄电池模块(10)的壳体(15)中。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池系统(100),其中,所述蒸发器区段(20)布置在所述容纳装置(24)的底侧(27)和/或上侧(29)上,和/或其中,所述蒸发器区段(20)集成在所述容纳装置(24)中,和/或其中,所述蒸发器区段(20)集成在所述蓄电池模块(10)的壳体(15)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2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