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力传感器的打磨路径自适应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2576.6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5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皓;陈超;涂章杰;于文进;李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打磨 路径 自适应 校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力传感器的打磨路径自适应校正方法,包括:步骤a,初始路径选择,在保证基本的打磨工艺参数如打磨角度、打磨工具进退速度的基础上,选择较少的路径特征点,得到初始示教路径;步骤b,根据压力曲线校正优化示教路径;步骤c,基于力控自适应跟踪补偿功能校正路径。本发明在通过机器人集成力传感器实现力控制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变化信息为编程示教提供依据,优化简略示教路径,进而利用力控制功能对路径进行自适应补偿,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路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力传感器的打磨路径自适应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制造业中有广泛的产品需要进行打磨工序,例如工件去毛刺、金属件抛光、刀具开刃等。然而,许多产品仍然依赖人工打磨,其加工效率低,产品质量一致性无法保证,且现场噪声和打磨粉尘对工人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打磨机床虽然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存在运动空间受限制、成本昂贵、通用性不足等问题。如今,灵活度更高的工业机器人开始涉及各个领域,机器人打磨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高效的自动化打磨手段,可以有效地满足多种形式的打磨任务需求。
与搬运、码垛等基于位置控制的任务不同,打磨属于典型的机器人力控制技术应用场景。执行力控制打磨的过程中仍需要在工具或工件移动方向上执行位置控制,因此良好的示教路径不可或缺。若示教路径质量较差,由于力控制系统动态跟踪能力是有限的,最终形成的工具和工件间的贴合将无法满足打磨工艺要求。
确定打磨路径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采用手动示教的在线编程方式,编程人员现场手持示教器移动机器人到达目标点,然后逐点记录示教点。为得到满足工艺要求的一条打磨路径甚至需要示教上百个点,并且路径点过渡处需要编程人员仔细调整机器人位置和姿态。因此,为完成一个工件的打磨应用,通常要数天的调校和测试,费时费力,且需要编程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离线编程软件,通过建立较精确的磨盘、工件和机器人等的模型,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数字化编程和路径生成,并仿真加工过程,可方便地反复修改和优化加工轨迹。但目前的离线编程软件都是商用,价格昂贵,例如应用广泛的离线编程仿真软件RobotMaster价格可达30万,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的技能培训才能上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力传感器的打磨路径自适应校正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力传感器的打磨路径自适应校正方法,包括:
步骤a,初始路径选择,在保证基本的打磨工艺参数如打磨角度、打磨工具进退速度的基础上,选择较少的路径特征点,得到初始示教路径;
步骤b,根据压力曲线校正优化示教路径;
步骤c,基于力控自适应跟踪补偿功能校正路径。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b中,执行初始示教路径的打磨试验并记录压力值,实时查看压力曲线变化是否平缓,若有剧烈的压力波动则记录好波动峰谷处对应的示教路径点,返回优化该处示教点,或者添加过渡点,重复执行该流程,直至得到变化较平缓的压力曲线。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b中,对同一受力点采用三个力传感器进行测量,三个力传感器分别对受力点受力进行测量,并传输至选定模块中,所述选定模块按照下述均值运算公式判定第一力传感器、第二力传感器的位置的第一比较值P21:
式中,P21表示第一力传感器、第二力传感器的位置的第一比较值,r1表示第一力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2表示第二力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r3表示第三力传感器的实时采样值;T表示均方差运算,I表示积分运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支撑工业机器人的一种工作空间求解方法
- 下一篇:避碰式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