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乳酸菌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0866.7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钱卫东;卢家兴;王婷;段冉冉;沈兰芳;刘婵婵;刘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2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硒乳酸菌 无机硒 制备 乳酸菌 植物乳杆菌细胞 发酵过程 发酵手段 发酵周期 放大培养 富硒 调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乳酸菌的制备方法,采用发酵手段并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控无机硒浓度及pH值等条件提高乳酸菌的富硒程度,得到的植物乳杆菌细胞内的硒含量高达847.52μg/g,无机硒的转化率达98.3%。本发明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发酵周期短,易于放大培养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富集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硒已被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国际原子能组织(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共同确认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预防多种疾病均相关,是哺乳动物体内多种酶活性中心的元素。
研究表明,谷物、蔬菜、水果中的硒含量较低,不能满足人体对于硒(推荐膳食摄入量:55μg/d)的需求。日常补硒主要通过无机硒、有机硒两种方式,但无机硒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相对于无机硒,有机硒的毒副作用小且易于人体吸收,如何将无机硒转换为有机硒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可以降低断骨春,抑制致病菌,对人体进行免疫调节。相较其他同类型发酵菌,具有活菌数高、成本低、易于驯化等优点。植物乳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厌氧或兼性厌氧,最适pH为6.5左右,属于同型发酵乳酸菌。
目前,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途径有动物转化法、植物自然转化法、微生物转化法等。动物转化法虽然能提高动物肉产品中的含硒量,但转化率、含量较低;植物转化法因长期施加硒肥,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微生物转化法具有高吸收、培养便利、各种条件易于控制、营养均衡的特点,可以作为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主要来源。
目前国内外仅发现少量关于富硒乳酸菌的报道。例如,路文彬等的“富硒乳酸杆菌的研究”中给出的富硒条件为:37℃培养48小时。富硒乳酸菌的制备尚存在以下不足:1)目前的研究关注于乳制品发酵,并未明确给出无机硒的转化率及胞内有机硒含量及提高无机硒转化率的工艺措施,不足以为富硒菌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践依据;2)目前还缺乏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的富硒乳酸菌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乳酸菌的制备方法,为富硒微生物生物发酵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践依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将乳酸菌经扩大培养后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然后于34-37℃及110-130r/min条件下培养24-36h,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体系pH为7.5-8.0;所述发酵培养基在接种前预先添加有70-85μg/mL的亚硒酸钠;
2)培养结束后,收集乳酸菌菌体。
优选的,所述乳酸菌的接种量为2%-6%。
优选的,所述培养过程中通过添加PBS缓冲液保持培养体系pH稳定。
优选的,所述扩大培养包括以下步骤:将保存的乳酸菌活化后接种至种子培养基中,然后于34-37℃及110-130r/min条件下培养24-36小时。
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基选自MRS肉汤液体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为MRS肉汤液体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乳酸菌选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培养的条件具体为:在pH值维持在8.0且亚硒酸钠初始浓度为80μg/mL的环境下,于37℃及120r/min下培养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0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