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研磨制备超微细碳酸钙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9603.6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7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旻谚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达超微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11/18 | 分类号: | C01F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李素红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 分散剂 超微细碳酸钙 方解石 湿法研磨 细碎 干粉 后段 制备 精细化工技术 颚式破碎机 控制转速 扩大生产 生产过程 团聚现象 研磨介质 有效解决 除铁器 球料比 输送机 研磨机 补加 出料 除铁 粗碎 过筛 浆料 锆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法研磨制备超微细碳酸钙的工艺,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方解石经输送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粗碎后进入雷蒙机细碎,细碎后过筛再经过除铁器除铁后得到干粉;(2)在配料罐中加入水、二甘醇和前段分散剂,控制转速为100‑300r/min混合10‑20min后加入上述干粉,加完后提高转速至1000‑1200r/min,混合20‑40min,将混合后的浆料转移至研磨机中,球料比为3:1,研磨介质为研磨锆珠,开始研磨后每隔30min再补加前段分散剂一次,研磨2h后,加入后段分散剂和PH调节剂,后段分散剂的加入量为方解石重量的0.4‑0.5%,继续研磨100‑120min;(3)出料,水洗,干燥,即可得到成品,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超微细碳酸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团聚现象,扩大生产的规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法研磨制备超微细碳酸钙的工艺。
背景技术
超微细碳酸钙是指原生粒子粒径在0.02-0.1μm之间的碳酸钙,是一种纳米材料,它所具有的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使其与常规粉体材料相比在补强性、透明性、分散性、触变性和流平性等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其增韧补强效果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相关行业的产品性能和质量,目前行业中生产超微细碳酸钙大多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其中干法技术较为成熟,采用一般研磨与分级设备组成的加工装置系统就能得到各粒度的产品,但是粉尘污染较大,随着比表面积要求的提高,生产成本难以承受,而湿法相比于传统干法来说,其具有碳酸钙细度更细、比表面积更大、化学稳定性更高、污染较小等一系列优点。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团聚现象,湿法生产的规模一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法研磨制备超微细碳酸钙的工艺,可以有效解决超微细碳酸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团聚现象,扩大生产的规模。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湿法研磨制备超微细碳酸钙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碳酸钙含量≥98%、莫氏硬度≤3、金属氧化物含量≤0.1%的方解石,经输送机输送至颚式破碎机粗碎后进入雷蒙机细碎,细碎后过筛再经过除铁器除铁后得到干粉;
(2)在配料罐中加入水、二甘醇和前段分散剂,前段分散剂的加入量为方解石重量的0.2-0.4%,控制转速为100-300r/min混合10-20min后加入上述干粉,加完后提高转速至1000-1200r/min,混合20-40min,将混合后的浆料转移至研磨机中,球料比为3:1,研磨介质为研磨锆珠,开始研磨后每隔30min再补加前段分散剂一次,每次补加量为方解石重量的0.05-0.1%,研磨2h后,加入后段分散剂和PH调节剂,后段分散剂的加入量为方解石重量的0.4-0.5%,继续研磨100-120min;
(3)出料,水洗,干燥,即可得到成品。
优选地,步骤(1)中细碎后过100目筛。
优选地,步骤(2)中干粉与水的质量比为5:2。
优选地,步骤(2)中水与二甘醇的质量比为10: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前段分散剂为聚磷酸盐分散剂。
优选地,步骤(2)中后段分散剂为高分子分散剂。
上述高分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用水溶解后,升温至30-40℃,加入过硫酸铵和次亚磷酸钠混合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升温至60-80℃,保温反应30-40min,即可得到所述高分子分散剂。
优选地,步骤(2)中PH调节剂为碳酸钠或氢氧化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达超微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立达超微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96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