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来测量超晶格材料少子横向扩散长度的器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5001.3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7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陈建新;田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109 | 分类号: | H01L31/109;H01L31/0352;H01L31/0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李秀兰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区 少子 超晶格材料 横向扩散 超晶格 器件结构 台面 测量 红外探测材料 光生载流子 测试 扩散 参数测试 电场作用 激光诱导 量子结构 台面结构 性能表征 原位掺杂 传统的 电场区 多周期 平面结 探测器 交叠 隔离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来测量超晶格材料少子横向扩散长度的器件结构。超晶格材料是一种多周期交叠生长的量子结构材料,与传统的平面结HgCdTe材料相比,超晶格探测器一般为原位掺杂的台面结构,无法直接通过激光诱导电流的方法测试吸收区的少子扩散长度。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利用浅台面将PN结区与吸收区进行隔离,使得浅台面处吸收区在无电场作用的情况下产生光生载流子,并通过扩散到电场区被收集,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测试并获得超晶格吸收区的少子横向扩散长度,对超晶格红外探测材料的参数测试及性能表征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测量超晶格材料少子横向扩散长度的器件结构,它应用于超晶格台面探测材料扩散长度参数的测试与表征。
背景技术
InAs/GaSb II类超晶格是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优选材料,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在大力发展基于该II类超晶格的红外探测技术。InAs/GaSb异质材料体系具有十分特殊的能带排列结构,InAs禁带宽度小于InAs/GaSb的价带偏移,因此InAs的导带底在GaSb的价带顶之下,构成II类超晶格。这就导致电子和空穴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电子限制在InAs层中,而空穴限制在GaSb层中,其有效禁带宽度为电子微带至重空穴微带的能量差。成熟的III-V族化合物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为高性能II类超晶格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这样的材料体系中,少子扩散长度、少子寿命等材料参数决定了探测器的光电性能,快速准确地测试超晶格材料的少子扩散长度对材料质量的表征和器件结构的设计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平面结HgCdTe材料中,一般采用激光诱导电流(LBIC)的方法对少子扩散长度进行测试,通过注入形成的平面PN结区收集激光诱导的光生电流并拟合出材料的扩散长度。而超晶格材料为原位生长的探测器结构材料,因此无法直接通过LBIC测试获得扩散长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来测量超晶格材料少子横向扩散长度的器件结构,利用浅台面的制备将吸收区与PN结隔离,使得浅台面处吸收区在无电场作用的情况下产生光生载流子,并通过扩散到电场区被收集,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测试并获得超晶格吸收区的少子横向扩散长度,对超晶格红外探测材料的参数测试及性能表征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了一种可以方便快捷测试超晶格吸收区少子横向扩散长度的器件结构,解决传统LBIC方法只能对平面结材料进行少子扩散长度测试的困难,通过简便快捷的方式对超晶格台面结构材料的吸收区的少子扩散长度参数进行测试;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用来测量超晶格材料少子横向扩散长度的器件结构为:自GaSb衬底4自下而上依次为超晶格P型接触层1、超晶格弱P型吸收区2、超晶格N型接触区3,上电极TiPtAu5位于超晶格N型接触层1上,下电极TiPtAu6位于超晶格P型接触层1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超晶格P型接触层1的结构为20-80周期超晶格,每周期由3-5nmInAs和2-4nm GaSb构成,P型掺杂浓度为5×1016-5×1017cm-3,平面尺寸大小为50μm×50μm-200μm×200μm;
所述的超晶格弱P型吸收区2的结构为100-800周期超晶格,每周期由3-5nm InAs和2-4nm GaSb构成,N型掺杂浓度为1015-1016cm-3,台面形成时该层平面尺寸大小为500μm×500μm-1000μm×1000μm,与超晶格P型接触层1形成浅台面;
所述的超晶格N型接触区3的结构为20-80周期超晶格,每周期由3-5nmInAs和2-4nm GaSb构成,N型掺杂浓度为5×1016-5×1017cm-3,平面尺寸大小与超晶格弱P型吸收区2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5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