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舵面驱动和舵面角度测量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5030.1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开锋;刘刚;毛仲君;张利辉;石清;汪华松;叶德章;杨帅;魏建烽;罗巍;郭帅;朱壮;贾涛;黄平;徐海航;刘进;方桂才;何炬恒;梁武林;弓育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G01B11/2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沈强 |
地址: | 62105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舵面 舵机 舵面轴 轴承 角度测量机构 舵面驱动 固定支座 轴转臂 转动 传动结构 角编码器 连接杆 铰接 摇臂 测量 动力输出轴连接 舵面控制机构 旋转轴 穿过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舵面驱动和舵面角度测量机构,解决了现有无人机舵面控制机构无法测量舵面转动角度的问题,包括用于放置舵机和角编码器的固定支座、与舵机连接的舵面,所述固定支座设置固定有轴承A和轴承B,所述舵机与舵面之间设置连接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舵面固定连接的舵面轴、固定在舵面轴上的轴转臂、与舵机动力输出轴连接的舵机臂、与角编码器旋转轴连接的摇臂,所述舵机臂与轴转臂之间通过连接杆A铰接,所述摇臂与轴转臂之间通过连接杆B铰接,所述舵面轴依次穿过轴承B和轴承A,且舵面轴固定安装在固定支座上。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舵面驱动和舵面角度测量机构,不但可以驱动舵面转动,同时还可以测量舵面转动的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舵面驱动和舵面角度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模型飞行试验是通过飞行器模型在大气中飞行进行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的一种模拟飞行试验方法,是空气动力学三大研究手段之一。模型飞行试验中的模型一般是根据战斗机原型尺寸,按照缩比因子进行等比例缩小后的一种无人机。
舵面作为飞机的操纵面,一般包括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水平方向的叫升降舵,也就是平尾,负责控制飞机的俯仰运动;垂直方向的叫方向舵,一般在垂尾上面,负责控制飞机的偏航运动;倾斜方向的叫副翼,一般在飞机机翼末端,负责控制飞机的滚转运动。模型飞行试验需要获取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舵面转动的角度数据,但现有的无人机舵面控制机构无法测量舵面转动角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舵面驱动和舵面角度测量机构以解决舵面角度的测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舵面驱动和舵面角度测量机构,解决了现有无人机舵面控制机构无法测量舵面转动角度的问题,舵机通过传动结构将动力传输给舵面并带动舵面转动,同时还通过传动结构将动力传给角度编码器,由角度编码器测得舵面转动的角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舵面驱动和舵面角度测量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舵机和角编码器的固定支座、与舵机连接的舵面,所述固定支座设置固定有轴承A和轴承B,所述舵机与舵面之间设置连接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舵面固定连接的舵面轴、固定在舵面轴上的轴转臂、与舵机动力输出轴连接的舵机臂、与角编码器旋转轴连接的摇臂,所述舵机臂与轴转臂之间通过连接杆A铰接,所述摇臂与轴转臂之间通过连接杆B铰接,所述舵面轴依次穿过轴承B和轴承A,且舵面轴固定安装在固定支座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支座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两侧并且与底板垂直连接的两个支撑板,所述底板设置有矩形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支撑板各自设置有一个安装孔,所述轴承A和轴承B安装在各自对应的安装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孔沿舵面轴的轴线方向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转臂包括安装在舵面轴上的转动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两个转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转臂中的其中一个转臂与连接杆B的一端铰接,另一个转臂与连接杆A的另一端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B的另一端与摇臂铰接,所述连接杆A的另一端与舵机臂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A和固定支座之间、轴承B与固定支座之间为过渡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舵面轴和轴承A之间、舵面轴与轴承B之间为过盈配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现有驱动舵面的机构相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集成度高,并且巧妙的将驱动机构与角编码器设计连接起来,这样装置不但能够驱动舵面转动,同时能够测量舵面的转动角度,简化了模型飞行试验的测试过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5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箱
- 下一篇:一种动力上升二次轨控可靠入轨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