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结台车车轮轴承自动加脂中加脂量的控制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1997.2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2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平;廖婷婷;何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台车 车轮 轴承 自动 加脂中加脂量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台车车轮轴承自动加脂中加脂量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润滑泵、压力表、润滑泵管路、机器手、控制台和加脂装置;所述压力表设置于所述润滑泵上,所述润滑泵连接所述润滑泵管路的一端,所述加脂装置连接于所述润滑泵管路的另一端;所述压力表连接所述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连接所述机器手,所述机器手连接所述加脂装置;所述加脂装置包括加脂枪,所述烧结台车车轮轴承上设置加脂孔,注入油脂时,所述加脂枪正对连接所述烧结台车车轮轴承加脂孔。该系统简单易操作,方法便捷易实施,且无需人工操作,在保证准确性的情况下大大节约了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维护,特别是涉及一种烧结台车车轮自动加脂中加脂量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台车是烧结机的主要运行部件,主要作用是在烧结机头尾轮间组成运行回转链。烧结台车在烧结机上部水平段接收混合物料,后经预热点燃、烧结、冷却和翻料后,返程回到头轮,形成传动循环,达到烧结混合物料的目的。烧结台车包括台车体、车轮和箅条,装有车轮的台车体上部与箅条之间设有隔热垫,台车体下部两端对称固定两个密封装置。在实现传动循环的过程中,烧结台车绕轨道运行,即车轮沿轨道滚动实现回转。烧结台车在车轮的支撑下运动,为保证车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常需定期给车轮加注油脂。
典型结构的台车车轮包括车轮体、轴承和台车轴,轴承套设在台车轴的端部,车轮体套设于轴承上,轴承内圈上设有润滑口,台车轴上设有加脂通道,车轮体包括车轮平面,加脂通道的一端设有加脂孔,另一端与润滑口相通,加脂孔所在平面为车轮平面。图1示出一种台车车轮的外部结构,加脂孔9位于车轮平面的中心位置,传统的加脂方法中,工作人员手持加脂枪,首先将加脂枪与车轮的加脂孔连接,再通过与加脂枪连接的润滑泵将油脂注入加脂通道,进而使油脂进入轴承内。
采用人工进行润滑脂补充时,需要操作人员在烧结机旁工作较长时间,由于烧结机旁环境温度较高,并可能存在落料,因此人工操作比较辛苦。为了减少员工工作劳动强度,可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的方法,实现烧结机台车润滑脂自动化加注。为了提高轴承寿命,不仅要选用正确的润滑剂,而且适宜地控制润滑剂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开发一种不需要人工的加脂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台车车轮自动加脂中加脂量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台车车轮轴承自动加脂中加脂量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润滑泵、压力表、润滑泵管路、机器手、控制台和加脂装置;所述压力表设置于所述润滑泵上,所述润滑泵连接所述润滑泵管路的一端,所述加脂装置连接于所述润滑泵管路的另一端;所述压力表连接所述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连接所述机器手,所述机器手连接所述加脂装置;所述加脂装置包括加脂枪,所述烧结台车车轮轴承上设置加脂孔,注入油脂时,所述加脂枪正对连接所述烧结台车车轮轴承加脂孔;
其中,所述控制台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烧结台车车轮轴承规格设定车轮轴承内润滑脂工作压力范围;
控制机器手携带加脂装置的加脂枪与加脂孔正对且联通;
通过压力表获得润滑泵、润滑泵管路、加脂装置和烧结台车车轮轴承形成的联通空间的压力;
如果小于设定工作压力范围的下限值,控制机器手携带加脂装置使加脂枪远离加脂孔复位;或者如果P在设定工作压力的范围内,控制机器手携带加脂装置使加脂枪进行加脂,直到压力P大于设定工作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控制加脂装置使加脂枪远离加脂孔复位;或者如果P大于设定工作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控制机器手携带加脂装置使加脂枪远离加脂孔。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油脂收集桶,所述油脂收集桶设置于机器手下方,用于收集油脂装置排出的油脂;
其中,所述控制台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1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