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台车车轮的加脂孔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1016.4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廖婷婷;李宗平;曾辉;孙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加脂 装置及系统 测距仪 方程组 烧结台车 圆心 孔定位 孔位置 外周 标准方程 车轮中心 光束发射 轨道滚动 实时计算 唯一确定 圆心位置 准确测量 射出 投射 成功率 标尺 保证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烧结台车车轮的加脂孔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根据第一测距仪和第二测距仪的位置,建立坐标系,进而确定每个测距仪的光束发射起点的坐标值。车轮沿轨道滚动,当两个光束射出后同时落在车轮的外周上时,即可确定两个投射结束点的坐标值。利用圆标准方程和车轮半径,建立方程组,即可确定圆的圆心位置。而车轮中心的轨迹高度波动范围一定,进而可以确定唯一的圆心坐标值,即车轮的加脂孔位置。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实时计算两个光束落在车轮外周上的两点坐标值,建立方程组可唯一确定圆心坐标值;且通过标尺进行准确测量,可保证确定的车轮加脂孔位置的准确性,进而可以保证加脂操作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烧结台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台车车轮的加脂孔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烧结台车是烧结机的主要运行部件,主要作用是在烧结机头尾轮间组成运行回转链。烧结台车在烧结机上部水平段接收混合物料,后经预热点燃、烧结、冷却和翻料后,返程回到头轮,形成传动循环,达到烧结混合物料的目的。烧结台车包括台车体、车轮和箅条,装有车轮的台车体上部与箅条之间设有隔热垫,台车体下部两端对称固定两个密封装置。在实现传动循环的过程中,烧结台车绕轨道运行,即车轮沿轨道滚动实现回转。烧结台车在车轮的支撑下运动,为保证车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常需定期给车轮加注油脂。
目前,通常利用加脂设备对车轮进行加脂操作,由加脂设备为车轮提供润滑油脂。润滑油脂从车轮轴承外侧进入轴承中,在油压的作用下,润滑油脂穿过滚动轴承,从轴承的另一侧排出,实现一次加脂过程。但是由于车轮在不断运动,由此产生的铁屑等污染物易混合在润滑油脂中,当润滑油脂穿过车轮轴承时,铁屑等污染物会停留在车轮轴承内部,致使车轮轴承出现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并且,在加脂过程中,需将油脂全部注入车轮轴承中,避免出现溢出现象,使得车轮轴承能够得到充分润滑。
因此,为了避免影响车轮的使用寿命,以及润滑油脂的溢出,通常需要在加脂过程中,使得加脂设备的出油口与车轮的加脂孔对齐,即需要预先准确确定加脂孔的位置。本领域人员通常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确定加脂孔位置,但是,由于车轮加脂孔的直径比较小,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很难准确定位,无法保证加脂设备的出油口对准加脂孔,影响加脂过程的顺利进行。可见,如何提高加脂孔位置定位的准确性,以保证加脂操作的成功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烧结台车车轮的加脂孔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定位方法无法保证加脂孔的定位准确性,进而影响加脂操作成功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烧结台车车轮的加脂孔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轮的尺寸信息;以及,根据第一测距仪和第二测距仪的位置关系,建立坐标系;
采集所述第一测距仪的第一光束发射起点与第一光束投射到车轮外周上的第一投射结束点之间的第一长度,以及所述第二测距仪的第二光束发射起点与第二光束投射到车轮外周上的第二投射结束点之间的第二长度;
根据所述车轮的尺寸信息,以及在所述坐标系中,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对应的第一投射结束点的坐标值和第二长度对应的第二投射结束点的坐标值,建立方程组;
求解所述方程组,确定所述车轮的中心坐标值,以定位车轮的加脂孔位置。
可选地,按照下述步骤根据第一测距仪和第二测距仪的位置关系,建立坐标系:
获取第一测距仪的安装位置信息和第二测距仪的安装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安装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距仪和第二测距仪分别与用于车轮滚动的轨道之间的垂直高度,以及所述第一测距仪和第二测距仪分别位于支架横梁的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10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