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8850.2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8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徐胜;胡久韶;任日菊;陈炜;程四祥;周杨;周斌;乔光谱;古华山;崔志峰;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盐 应力 腐蚀 开裂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催化裂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方法,用于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的数据;S2、根据上述获取的数据,确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是否需要针对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进行无损检测,若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则转入S3,若不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则停止检测;S3、根据S8中无损检测的结果确认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是否发生了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全面考虑了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产生的影响,来确定UT扫查比例的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裂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催化裂化装置是石油化工厂重要的生产装置之一,催化剂再生系统是催化裂化装置关键工艺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实现催化剂的再生及重新利用。近年来,国内一些炼油厂再生系统设备发生了腐蚀开裂事故,经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是由于硝酸盐引起的应力腐蚀开裂。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 (API581)于2003年首次引入国内,它的开展有助于设备管理,同时优化了检验策略,为企业节约了检验时间及检修成本。目前API581中几乎囊括了炼油厂大部分的腐蚀机理并给出了判定及计算方法,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常见的腐蚀机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并未纳入其中,这给国内风险评价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推动基于风险的检验工作在国内的开展,很有必要给出API581中一些还没有纳入的腐蚀机理的判定方法。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是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常见的腐蚀机理,有必要给出其发生条件及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同时由于再生系统设备体积庞大,无损检测往往比较困难,可根据开裂发生的可能性给出针对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的超声检测比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判定催化裂化装置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发生可能性的方法,同时根据开裂发生的可能性给出针对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的检测方法,用于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的材料数据,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热处理数据,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的器壁温度数据,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的材料含碳量数据,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的烟气冷凝液的pH值数据,获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烟气含氧量数据;
S2、根据上述获取的数据,确定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是否需要针对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进行无损检测,若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则转入S3,若不需要进行无损检测,则停止检测;
S3、根据S2中无损检测的结果确认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是否发生了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
优选的,所述S1中历史运行数据,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是否发生过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现象,其中未发生过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现象为CN,发生过硝酸盐应力腐蚀开裂现象为CY;
所述S1中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的材料数据,其中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的材料采用碳钢或低合金钢材质为M碳钢或低合金钢,采用非碳钢或非低合金钢材质为M非碳钢或非低合金钢;
所述S1中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设备的热处理数据,其中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进行过热处理的应力数据为STY,未进行过热处理的数据为STN;
所述S1中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运行时的器壁温度数据,其中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系统器壁温度低于露点温度为T露点温度以下,等于或高于露点温度为 T露点温度及露点温度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特种设备检验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8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