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分散二氧化硅/氮掺杂碳复合纳米球或微球的宏量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95906.9 | 申请日: | 2018-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8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周亮;于强;麦立强;吕建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酚醛树脂 复合纳米 单分散 多孔二氧化硅 表面活性剂 氮掺杂 纳米球 碳复合 微球 制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导电性 电化学性能 工业化应用 喷雾干燥法 倍率性能 合成成本 合成工艺 加热反应 批量制备 酸性乙醇 无机硅源 循环性能 比电容 酚源 可调 粒径 醛源 水中 碳化 洗涤 离子 溶解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分散二氧化硅/氮掺杂碳复合纳米球或微球的宏量制备方法,有以下步骤:1)将酚源和醛源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硅源搅拌均匀,加热反应,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在酸性乙醇条件下除去表面活性剂,制得多孔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所述的多孔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得到产物。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降低了合成成本,同时可采用喷雾干燥法批量制备,更适合于工业化应用;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粒径在20‑80nm可调,呈单分散状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高比电容,极佳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单分散二氧化硅/氮掺杂碳复合纳米球或微球的宏量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和陶瓷等领域。近年来,作为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得到广泛研究。二氧化硅作为负极材料除了具有廉价、容量高的优点外,也具有如下缺点:(1)低导电性使其电化学性能较差;(2)脱嵌锂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由于应力不均导致材料粉化破粹;(3)颗粒尺寸容易团聚。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对二氧化硅进行碳包覆和纳米化,另外异质掺杂杂原子也可有效提升电化学性能。碳包覆层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材料的导电性,同时可以缓冲二氧化硅在脱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Li等通过设计碳包覆SiO2,在电流密度为100mA g-1时其容量提升至720mAh g-1。另外,设计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体积变化问题,例如核壳结构和中空结构,空腔可有效抑制二氧化硅的膨胀。Zhang等人设计了中空的介孔碳/二氧化硅纳米球,所获得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容量仍保持在440.7mA g-1。但目前二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合成成本较高,容量较低,无法应用于商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单分散的二氧化硅/氮掺杂碳复合纳米球或微球的宏量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单分散二氧化硅/氮掺杂碳复合纳米球或微球的宏量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将酚源和醛源按一定比例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硅源搅拌均匀,加热反应,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将得到的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在酸性乙醇条件下除去表面活性剂,制得多孔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
2)所述的多孔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得到单分散的二氧化硅/氮掺杂碳复合纳米球。
按上述方案,将步骤1)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纳米球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微球;所述的二氧化硅/酚醛树脂复合微球在惰性气氛下碳化,得到单分散的二氧化硅/氮掺杂碳复合微球。
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的无机硅源是四丙氧基硅烷,所述的酚源为间氨基苯酚,所述的醛源为六亚甲基四胺,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四丙氧基硅烷含量控制在0.16~0.21mol/L。
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含量在0.006~0.027mol/L。
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的间氨基苯酚和六亚甲基四胺的摩尔比为1:1。
按上述方案,步骤1)所述的加热反应温度为85℃,搅拌反应24h。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喷雾干燥温度为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9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