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5845.6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2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刘虎;汤磊;孙畅宁;李涤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80 | 分类号: | A61F2/80;A61F2/7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受腔 吸盘 外腔 内腔 假肢接受腔 气囊装置 人体残肢 加强筋 自适应 气囊 负压 吸附 多点接触 内腔表面 强度调整 竖直设置 镂空结构 透气孔 粘扣面 残肢 穿脱 减小 硬质 周圈 连通 开口 帮助 | ||
1.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放式柔性接受腔内腔和硬质刚性接受腔外腔,接受腔内腔表面设置有用于和接受腔外腔连接的粘扣面小扣(1),接受腔内腔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仿生吸盘(6)和气囊(2),仿生吸盘(6)和气囊(2)均包括多个,接受腔内腔通过仿生吸盘(6)和人体残肢进行多点接触,呈周圈式吸附于人体残肢上,在接受腔外腔和接受腔内腔的免压区域分别设置有镂空结构(8)和透气孔,接受腔外腔的外表面竖直设置有加强筋(3),加强筋(3)的一端与接受腔外腔上部的开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气囊(2)与接受腔内腔为一体成型结构,气囊(2)对称分布在接受腔内腔的仿生吸盘(6)区域,通过内腔气体通路与仿生吸盘(6)中间的通孔连通,通过调节气囊(2)的内气压改变仿生吸盘(6)的腔内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加强筋(3)包括四个,对称设置在接受腔外腔的前后两侧,加强筋(3)的长度为50~100mm,宽度为5~15mm,厚度为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粘扣面小扣(1)为椭圆形结构,长轴长15~30mm,短轴长10~20mm,底部为勾平面,在粘扣面小扣(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接受腔外腔连接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接受腔内腔的内表面为仿生物脚掌纳米结构,底部设置有莲蓬状结构的支撑台(5),支撑台(5)的中间开有盲孔,支撑台(5)的表面设置有半圆形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盲孔的直径为20~30mm,深度为10~20mm,半圆形凸起的直径为0.5~3mm,高度为0.2~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仿生吸盘(6)为圆形,直径为10~20mm,中心通孔的直径为2~4mm,开口端朝向内腔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气囊(2)为扁平状圆柱形密闭结构,一端与仿生吸盘(6)连接,另一端与接受腔外腔上的旋钮(9)连接,气囊(2)的直径为20~50mm,高度为5~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镂空结构(8)和透气孔均为开口设置,镂空结构(8)为四个角为圆角的矩形结构,长为10~30mm,宽为3~5mm,透气孔为圆形结构,直径为3~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自适应假肢接受腔,其特征在于,接受腔内腔和接受腔外腔上均对应设置有开口缝(7),接受腔外腔上开口缝(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束带(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8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