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5046.9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9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刚;刘明辉;孙忠斌;张猛;付东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6;C22C38/02;C22C38/38;C21D8/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杨群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双相钢 工艺敏感性 双相钢 快冷 技术生产 力学性能 炼钢工序 生产问题 速率波动 最终成品 汽车业 热连轧 冷轧 制备 合金 生产 宏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快冷速度工艺敏感性冷轧双相钢生产方法。该双相钢合金成分为,C:0.070~0.12、Si≤0.60%、Mn:1.70%~2.50%、P:≤0.025%、S≤0.020%、Als:0.015%~0.060%、Cr≤0.5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依次包括三个工序:炼钢工序,热连轧工序和冷轧工序;一种抗快冷速度工艺敏感性冷轧双相钢生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生产不同规格双相钢产品时,受规格、实际生产问题导致快冷冷却速率波动影响最终成品组织差异较大,宏观反应为力学性能差异较大问题,便于汽车业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快冷速度工艺敏感性冷轧双相钢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随着汽车业的发展,汽车用料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双相钢以其低屈强比、高初始加工硬化速率、良好的强度和延性的配合等优点,发展成为一种成形性良好的高强度新型冲压用钢,成为现代汽车用钢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相钢是先进高强钢家族的代表产品,其主要强化手段为相变强化,即马氏体强化,马氏体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形成马氏体的必要条件是加热形成的奥氏体要有一定的淬透性和非常快的冷却速度。
由于连续退火工序是最终成品获得适当F+M组织的关键,尤其退火温度和快冷冷速对最终马氏体量和形态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而对最终成品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由于成品的厚度、宽度不一致,在生产中的工艺段速度是不一致的,所以不同规格的退火效果和快冷冷却速率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导致不同规格产品的性能波动较大的问题,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对此问题急需一种新工艺解决,从而更好的为汽车业的应用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快冷速度工艺敏感性冷轧双相钢生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生产不同规格双相钢产品时,受规格、实际生产问题导致快冷冷却速率波动影响最终成品组织差异较大,宏观反应为力学性能差异较大问题,便于汽车业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抗快冷速度工艺敏感性冷轧双相钢生产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双相钢合金成分为,C:0.070~0.12、Si≤0.60%、Mn:1.70%~2.50%、P:≤0.025%、S≤0.020%、Als:0.015%~0.060%、Cr≤0.5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双相钢的合金成分为,C:0.060~0.12、Si≤0.60%、Mn:1.50%~2.00%、P:≤0.025%、S≤0.020%、Als:0.015%~0.060%、Cr+Mo≤0.6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双相钢合金成分为,C:0.080、Si≤0.40%、Mn:1.80%、P:≤0.025%、S≤0.020%、Als:0.030%、Cr≤0.3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双相钢合金成分为,C:0.080、Si≤0.40%、Mn:1.85%、P:≤0.025%、S≤0.020%、Als:0.030%、Cr≤0.3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三个工序:炼钢工序,热连轧工序和冷轧工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C、Mn钢基础上添加Cr元素;
(2)在热轧工艺上采用低温终轧,保证奥氏体轧制的前提下,确保均匀细小的铁素体晶粒;
(3)采用高温卷取工艺;
(4)连续退火工序采用合适的加热、缓冷、快冷温度,保证设备稳定高效运行;
所述炼钢工序具体包括:(1)水预处理(2)转炉冶炼(3)炉外精炼(4)连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5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