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投递智能机器人系统及药品投递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93877.2 | 申请日: | 2018-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0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曹惠茹;黄晓峰;许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1/00;G06K7/10;G16H20/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君 |
| 地址: | 5109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药品 投递 智能 机器人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投递智能机器人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上位机、云服务器、配药装置、摄像装置、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以及多个网络节点,所述上位机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云服务器通过无线路由器分别与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连接,所述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分别与多个网络节点连接,且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还分别与配药装置、摄像装置连接。本发明来采集环境以及老人体征参数,更主要的应用了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来识别养老院房间节点的信息,从而使多核嵌入式系统来控制配送药物以及监控的情况,此外,系统时刻都在利用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TCP协议上传至云端,保证了数据稳定高效的上传以及长时间的保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投递智能机器人系统及药品投递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投递智能机器人系统及药品投递方法,属于智能药品投递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在本世纪50~60年代高出生率的结果,在21世纪的初期,60岁以上组将是全体人口中增长最快的部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本世纪末将由1982年的7.63%上升到10.35%,达到老年型人口结构。预计2020年将达到15.23%,2040年达到24.28%,即达到老龄化高峰阶段。大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等常见疾病以及心脏病等突发疾病,需要得到及时地监护。因此,养老院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经调查发现,养老院老人的医疗保障服务条件不容乐观。医疗服务条件落后原因主要表现在养老院在人才、医疗设备和服务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规模。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医疗需求。
现在国内的孔维康,研究的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养老院健康监护方案》,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脉搏、血压;潘永友研究的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潘永友研究的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院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设计了针对老人的院区内外定位、摔倒检测、紧急呼叫、生命体征检测等看护管理功能。另外,还有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如Jian Ming Huang,研究的课题是《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Internet of Things in Nursing Home》,以及Romagnoni,研究的课题是《Analysis andResults of a Monitoring Campaign in an Elderly Nursing Home in Italy》;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的物联网医疗方向是倾向于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参数。
根据以上的课题研究可知,国内外研究的物联网医疗方向是倾向于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参数,并没有充分地把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养老院的医疗服务上。之所以会有这种不足,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考虑到养老院的老人应该更注重平时的监护和疗养,而是去监测老人的突发状况,没有起到一种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加上养老院在人才、医疗设备和服务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规模。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医疗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投递智能机器人系统,该系统能够定点为养老院不同房间进行药物配送,医务人员线上控制老人的服药情况,以及能够线上监测养老院内部环境参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药品投递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投递智能机器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位机、云服务器、配药装置、摄像装置、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以及多个网络节点,所述上位机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云服务器通过无线路由器分别与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连接,所述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分别与多个网络节点连接,且多核嵌入式数据处理中心还分别与配药装置、摄像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未经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3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控制系统用处理器
- 下一篇:仿生多足机器人运动模式的构建方法及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