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5286.0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正;林伯南;蓝大钧;张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永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2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固化 感光性 树脂 组合 及其 用途 | ||
一种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包括:(A)0.1至1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树脂高分子;(B)0.1至2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聚氨酯低聚物;(C)0.1至5重量百分比的伯硫醇单体;(D)0.1至5重量百分比的仲硫醇单体;(E)0.1至6重量百分比的光引发剂;(F)0.01至0.5重量百分比的热引发剂;(G)0.1至5重量百分比的环氧单体;以及(H)余量溶剂。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前述感光性组合物在低温固化及无机碱显影上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尤指一种适用于以无机碱显影的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如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向来以正型或负型等各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材料,并利用其感光特性进行图案化以及硬化该树脂组合物以形成钝化层、保护层、或绝缘层等构件。
作为面板构件的透明导电层(如氧化铟锡,ITO)被要求须达到高透明化与高导电性的性质;且有别于外挂式触控面板,较轻薄的内嵌式触控技术(On-Cell),须在较低的固化温度下操作(例如120℃)。
以目前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仅能选用有机碱氢氧化四甲基铵(TMAH)作为显影液;但却不符合使用无机碱作为显影液的工艺上。此外,在目前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往往面临柔韧性不佳的问题,而无法应用于柔性电子装置上。
日本专利JP2016204585A一案虽公开应用于低温工艺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但此案使用喷墨方式定义出图案而非曝光显影;故无法符合前述使用无机碱作为显影液的工艺上。
日本专利JP2016009698A一案虽公开应用于低温工艺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但其适用TMAH有机碱显影;故也无法符合前述使用无机碱作为显影液的工艺上。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适用于以无机碱作为显影液的工艺上,且所形成的薄膜具有极佳的柔韧性,而可应用于柔性电子产品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别适用于低温固化上,且所形成的膜可以无机碱进行显影。
本发明的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包括:(A)0.1至1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树脂高分子;(B)0.1至2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聚氨酯低聚物;(C)0.1至5重量百分比的伯硫醇单体;(D)0.1至5重量百分比的仲硫醇单体;(E)0.1至6重量百分比的光引发剂;(F)0.01至0.5重量百分比的热引发剂;(G)0.1至5重量百分比的环氧单体;以及(H)余量溶剂。
本发明的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为一丙烯酸系的感光性组合物,并搭配伯硫醇单体、仲硫醇单体及环氧单体的使用,进而为一可搭配无机碱显影液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低温固化的感光性组合物,在低温工艺下所形成的膜仍具有优异的耐化性及高透明度,可应用于具有高透明度的半导体工艺上,而作为一绝缘材料;举例而言,作为触控电极的绝缘材料。同时,以本发明的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膜,除了保有良好的附着性及可靠性外,更具有极佳的柔韧性。据此,本发明的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更可应用于柔性基材上,进而用于柔性装置(如:显示设备、触控装置等)的制备上。
在本发明的低温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F)热引发剂可为反应温度150℃以下的四-五氟苯硼酸盐。其中,热引发剂的反应温度可为50℃至150℃或80℃至150℃。在本发明中,举例而言,热引发剂可选自(4-乙酸苯酚酯)甲基(2-甲基苯基甲基)锍四(2,3,4,5,6-五氟苯基)硼酸盐(SI-B2A)、(4-乙酸苯酚酯)甲基(苯甲基)锍四(2,3,4,5,6-五氟苯基)硼酸盐(SI-B3A)、及(4-羟苯基)甲基(苯甲基)锍四(2,3,4,5,6-五氟苯基)硼酸盐(SI-B3)中的一种;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永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永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5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