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4;8;9;10-五羟基二苯骈[b;d]吡喃-6-酮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4124.5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鲁春华;沈月毛;李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7 | 分类号: | A61K31/37;A61K45/06;A61P31/04;C07D311/8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陈桂玲 |
地址: | 25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抗菌药物 沙门菌 吡喃 羟基 毒性蛋白 可用 致病菌 成熟果实 革兰阴性 诃子 分泌 制备 转运 应用 侵袭 生长 | ||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3,4,8,9,10‑五羟基二苯骈[b,d]吡喃‑6‑酮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化合物是首次从缅甸产诃子Terminalia citrina(Gaertn)Roxb的成熟果实中分离而得,经过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沙门菌T3SS的毒性蛋白SipA、B、C和D分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对沙门菌自身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并能够通过抑制毒性蛋白的转运而抑制沙门菌对HeLa细胞的侵袭。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3,4,8,9,10‑五羟基二苯骈[b,d]吡喃‑6‑酮可用于制备抗菌药物,尤其可用于制备抗革兰阴性致病菌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细菌毒力因子抑制剂的应用,具体涉及化合物3,4,8,9,10-五羟基 二苯骈[b,d]吡喃-6-酮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天然药物化学与医药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病菌的耐药性逐渐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多重 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也使人们面临着类似抗生素缺乏年代的困扰。因此,寻找抑制细菌毒力 因子的新型药物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多重耐药菌中,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其中革兰 阴性杆菌占较大比例,如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同时由于革兰阴性致病菌存在广泛的宿主范围,目前已对人类、食源性动物和农作物等造成了很大的健康和生存威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革兰阴性致病菌在致病过程中,存在多种致病因子,促进其对宿主细胞的粘附或侵 袭,从而引起进一步的感染。其中,III型分泌系统(T3SS)是许多革兰阴性致病菌分泌毒性蛋白进入宿主细胞的蛋白复合体,在致病菌的致病性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T3SS在革兰阴性致病菌中存在广泛性和结构的保守型,同时在宿主正常菌群中不存在,因此成为一个新颖的抗菌靶点。
药用植物为现代药物发现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然而植物提取物在抗感染方面的研 究仍然有待深入,例如,很多研究报道传统中药对细菌和其他感染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但 是对其中的活性分子及其作用机制知之甚少。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抗菌、抗感染活性筛 选模型是基于抑菌或杀菌作用,这些植物提取物虽然抗感染,但对病原细菌不一定有抑制 作用,提示传统中药的抗感染活性成分可能是通过靶向病原细菌毒力因子识别宿主,或抑 制病原细菌毒力蛋白的表达和功能,使细菌定殖宿主的能力大大减弱。缅甸多为热带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缅甸气候炎热潮湿,为热带多发病区,饮食 卫生条件较差,胃肠道病也较普遍,因此本发明即在此背景下创制,即从缅甸药用植物中 寻找革兰阴性致病菌的新型抗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4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