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调味汤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3586.5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4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10 | 分类号: | A23L23/10;A23L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2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添加料 调味汤料 麦芽糊精 复合 白砂糖 玉米粉 酸水解植物蛋白 酵母提取物 营养流失 大蒜粉 食用盐 羊脂油 重量份 调味 白粉 变差 鸡粉 制备 味精 牛肉 配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调味汤料,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调味汤料包括一次添加料、二次添加料和三次添加料,按重量份计,所述一次添加料包括白砂糖8~12份、葱白粉0.3~1份、大蒜粉0.3~1份、牛肉调味粉2~7份、酸水解植物蛋白0.8~1.5份、羊脂油0.8~1.5份和麦芽糊精1~2份。所述二次添加料包括味精30~38份、I+G2~5份和麦芽糊精4~8份,所述三次添加料包括食用盐22~28份、鸡粉3~8份、酵母提取物2~4份和玉米粉3~5份。本发明的配方分成三部分,在使用时分时段加入,避免了部分成分相克,改善了部分成分的营养流失或者口感变差的情况,使采用本发明做出的汤品更加美味、营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汤料调味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调味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风味的天然化和多样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煲汤的时候,人们对花费数小时制作的汤品会产生非常高的期待值。但制作汤品的调味料种类非常多,有些调料甚至是汤品专用的,而一般家庭不会天天煲汤,汤品专用调料在长期放置后容易出现吸潮结块、挥发性成分流失等现象,影响汤品的味道。同时,在现代快节奏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并不擅长下厨,复合型调味汤料在市场需求面前具备明显优势。
市场上现有的复合调味汤料主要是将多种增鲜剂、风味添加剂混在一起,配置成味道独特、调料味道鲜浓的汤料。这样调料本身的味道过重,容易掩盖食物本身的鲜香,汤料中的诸多添加剂也容易破坏汤品的营养、健康,且不同调味料加入汤中的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有区别,同时放入也会影响汤品的味道和营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调味汤料,具有健康、营养、美味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调味汤料包括一次添加料、二次添加料和三次添加料,按重量份计,所述一次添加料包括白砂糖8~12份、葱白粉0.3~1份、大蒜粉0.3~1份、牛肉调味粉2~7份、酸水解植物蛋白0.8~1.5份、羊脂油0.8~1.5份和麦芽糊精1~2份;所述二次添加料包括味精30~38份、I+G 2~5份和麦芽糊精4~8份;所述三次添加料包括食用盐22~28份、鸡粉3~8份、酵母提取物2~4份和玉米粉3~5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煲汤的水煮开时将一次添加料和主料(如排骨、鸡块等)一起加入汤锅中,使多种调味料充分入味。羊脂油是一种常用作药用辅料的动物油脂,味甘,具有补虚、润燥、祛风、解毒的功效,其成分包括甘油酯以及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在调味汤料中,有利于提高汤品的口感和营养。在关火前五分钟,将二次添加料加入锅中,搅拌均匀。在关火后加入三次添加料,重复搅拌。盐和味精都能够快速溶解在汤中,提前加入会使食用盐中的碘流失,味精也会在持续高温下发生反应。同时,I+G会被磷脂酶分解,磷脂酶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而临近关火前,汤中的磷脂酶已被高温灭活,不影响I+G发挥作用。
进一步,所述一次添加料还包括肉桂1.6~2.4份、小茴香1.2~1.8份和甘松2~3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肉桂性热,能够在羊脂油的辅助作用下增强补火助阳的作用;小茴香和甘松均为性温,归脾、胃经,擅长驱散胃部寒气、开郁醒脾。肉桂、小茴香和甘松的用量都很小,在与羊脂油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人喝下汤品后产生暖融融的舒适感和满足感。
进一步,按重量份计,所述一次添加料包括白砂糖10份、葱白粉0.5份、大蒜粉0.5份、牛肉调味粉5份、酸水解植物蛋白1份、羊脂油1份、麦芽糊精1份、肉桂2份、小茴香1.5份和甘松2.4份;所述二次添加料包括味精35份、I+G 4份和麦芽糊精5份;所述三次添加料包括食用盐25份、鸡粉5份、酵母提取物3份和玉米粉4份。
进一步,所述大蒜粉为富含大蒜素的大蒜粉,所述一次添加料中的大蒜粉为0.3~0.5份,所述二次添加料和三次添加料中分别添加大蒜粉0.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35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汤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紫薯吊瓜子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