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随动起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80085.1 | 申请日: | 2018-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0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童建军;蒲泓宇;栗源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远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G05D1/12;G08G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点 随动 红外信号 规划航线 滤波算法 区域中心 水平偏移 外界干扰 原始图像 智能识别 地面端 端检测 红外线 对链 滤波 校正 降落 曝光 输出 发射 返回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机随动起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机载端接收返航命令并按规划航线返回起降区域,地面端在起降区域中心的起降目标点发射红外信号;S2.机载端检测红外信号,并输出起降目标的位置信息;S3.校正机载端与起降目标点水平偏移;S4.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直至机载端位于起降目标点正上方;S5.控制机载端精准降落至起降目标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人机随动起降方法,通过红外线的识别,降低了识别难度和外界干扰,实现了全天的智能识别;与GPS结合,即可实现精准的定点起降,方式简单可靠,对链路的依赖更低;通过控制曝光强度和滤波算法的结合,原始图像单一,降低滤波难度,增加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随动起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型号的无人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但是现有的无人机技术,无人机的精准定点降落需要有人手动操作,准确度差,智能化低。因为采用GPS定位,会有漂移误差,飞机的定位本身就有误差,很难精准降落。或者采用RTK,定位准了,但是受到距离和成本的制约,以及不稳定的影响,应用难度高。因为不能精准降落,在一些特定的降落平台,多数无人机不能精准降落,或者手动降落花费时间较长,增加用户的使用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人机随动起降方法,通过红外线的识别,降低了识别难度和外界干扰,实现了全天的智能识别;与GPS结合,即可实现精准的定点起降,方式简单可靠,对链路的依赖更低;通过控制曝光强度和滤波算法的结合,原始图像单一,降低滤波难度,增加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人机随动起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机载端接收返航命令并按规划航线返回起降区域,地面端在起降区域中心的起降目标点发射红外信号;
S2.机载端检测红外信号,并输出起降目标的位置信息;
S3.校正机载端与起降目标点水平偏移;
S4.重复步骤S2和步骤S3,直至机载端位于起降目标点正上方;
S5.控制机载端精准降落至起降目标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启动机载端上的红外摄像头模块,载入配置参数;
S22.红外摄像头模块获取红外成像图像并传输至图像处理模块;
S23.图像处理模块对红外成像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
S24.对二值化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得到修正后的二值化图像;
S25.识别修正后的二值化图像中的起降目标点,并输出起降目标点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5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提取红外摄像头模块中镜头组中心与感光元件的垂直距离h;
提取修正后的二值化图像中心与起降目标点的水平距离l;
提取机载端的离地高度H;
计算机载端与起降目标点的偏移角度α=arctan(l/h);
根据偏移角度α和高度H,计算出机载端到起降目标点的水平偏移:L=H*tan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与S2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机载端从飞行高度降落至离地高度15-20米时,检测是否接收到红外信号;
若未接收到红外信号,机载端悬停并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远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远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0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