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及影像生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75632.7 | 申请日: | 2018-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0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燕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盎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3/243 | 分类号: | H04N13/243;H04N13/275;H04N13/106;H04N13/1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模型 生成 装置 影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及影像生成方法,所述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包括一获取模块、一拼接模块、一生成模块及至少2个3D摄像机,所述至少2个3D摄像机包括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与第二摄像机的拍摄方向所成夹角大于零,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3D摄像机拍摄人体的录像;所述拼接模块用于将两个目标3D影像通过一拼接算法拼接为一个3D模型;所述生成模块用于将录像中每一帧3D影像生成的3D模型按照时序生成一动态3D模型。本发明的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及影像生成方法能够快速的生成用户的动态3D模型,实现实时抓取高清3D人脸,并且能够加快生成3D模型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及影像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3D摄像机,利用的是3D镜头制造的摄像机,通常具有两个摄像镜头以上,间距与人眼间距相近,能够拍摄出类似人眼所见的针对同一场景的不同图像。全息3D具有圆盘5镜头以上,通过圆点光栅成像或蔆形光栅全息成像可全方位观看同一图像,可如亲临其境。
第一台3D摄像机迄今3D革命全部围绕好莱坞重磅大片和重大体育赛事展开。随着3D摄像机的问世,这项技术距离家庭用户又近了一步。在这款摄像机推出以后,我们今后就可以用3D镜头捕捉人生每一个难忘瞬间,比如孩子迈出的第一步,大学毕业庆典等。
3D摄像机通常有两个以上镜头。3D摄像机本身的功能就像人脑一样,可以将两个镜头图像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3D图像。这些图像可以在3D电视上播放,观众佩戴所谓的主动式快门眼镜即可观看,也可通过裸眼3D显示设备直接观看。3D快门式眼镜能够以每秒60次的速度令左右眼镜的镜片快速交错开关。这意味着每只眼睛看到的是同一场景的稍显不同的画面,所以大脑会由此以为其是在欣赏以3D呈现的单张照片。
现有的3D摄像机功能单一且价格昂贵,影像生成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3D影像拍摄终端功能单一且价格昂贵,影像生成速度慢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的生成用户的动态3D模型,实现实时抓取高清3D人脸,并且能够加快生成3D模型的速度的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及影像生成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包括一获取模块、一拼接模块、一生成模块及至少2个3D摄像机,所述至少2个3D摄像机包括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与第二摄像机的拍摄方向所成夹角大于零,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3D摄像机拍摄人体的录像;
所述拼接模块用于将两个目标3D影像通过一拼接算法拼接为一个3D模型,其中,两个目标3D影像分别为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拍摄录像中时刻相对应的一帧3D影像;
所述生成模块用于将录像中每一帧3D影像生成的3D模型按照时序生成一动态3D模型。
较佳地,所述3D摄像机的数量为3个,3个3D摄像机还包括第三摄像机,所述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还包括一门框,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分别设于所述门框的边框,所述第三摄像机设于所述门框的顶框,3个3D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均对准一目标区域。
较佳地,所述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包括一处理芯片,所述拼接算法存储于所述处理芯片内,所述处理芯片在拼接算法更新后存储最新的拼接算法。
较佳地,所述拼接算法为识别两个目标3D影像中的特征点,并将两个目标3D影像通过特征点重合的方式拼接;其中,所述拼接模块通过一预设的样本3D模型的数据库训练以识别3D影像拼接时所用的特征点。
较佳地,所述动态3D模型生成装置包括一识别模块以及一训练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盎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盎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5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