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的高压差压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5110.7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3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邹鹑鸣;张荣;王志刚;刘闯;魏尊杰;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C22C21/00;C22C3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薄壁 sic 增强 2014 铝合金 复合材料 铸件 高压 成形 方法 | ||
一种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的高压差压成形方法,它涉及一种高压差压成形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贯穿性裂纹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一、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分成A、B两份;二、A份熔化至720‑740℃时,加入B份,控制熔体温度保温;三、封闭下压力罐,升液管插入坩埚内,放置并锁紧铸型,安装上压力罐后封闭;四、打开上压力罐和下压力罐之间的互通阀,同时从下压力罐通入高压气体,至罐内的压力均达到1.8MPa~3.2MPa,关闭互通阀;五、控制上压力罐排气,差压铸造成形。本发明方法获得铸件SiC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提升7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差压成形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的高压差压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广泛应用于舰船、水下及军事工业。其加工制造流程中涉及铸造、机械加工等加工过程,由于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抗切削性能强,减少机械加工过程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和制造难度,因此铸件的壁厚一般设计的较薄,由于其壁厚较薄因此铸造难度更加突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SiC增强分布不均匀,SiC集中的部位由于颗粒间相互接触而形成微裂纹源,后续机械加工过程产生贯穿性裂纹从而导致铸件报废。对于仅仅由2014铝合金成形的大型薄壁铸件,通常的解决薄壁所带来问题的办法是采用较高的熔体浇注温度,一般浇注温度720℃以上,或者是提高浇注速度使金属基体熔体的流动性更好,以便于成形复杂薄壁结构。但是对于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而言,以上的方法收效甚微,原因是提高2014铝合金基体金属熔体流动性的同时并不能有效改善SiC增强相的流动性,这会导致浇铸出的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中SiC增强相的分布不均匀,使整个铸件的性能分布不均匀,铸件力学性能稳定性差;SiC集中的部位由于颗粒间相互接触而产生微裂纹源,极易在后续机械加工过程产生贯穿性裂纹从而导致铸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成形过程SiC增强分布不均匀,SiC集中的部位由于颗粒间相互接触而产生微裂纹源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的高压差压成形方法。本发明方法实现了铸造过程SiC增强相的分布均匀性并有效隔离SiC增强相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种大型薄壁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铸件的高压差压成形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取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分成A、B两份,其中A份占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总重量的30%-40%,其余为B份;
步骤二、将A份置于反重力成形装置的下压力罐的坩埚中,熔化至720℃~740℃时,加入B份,控制熔体温度在690℃-700℃,保温;
步骤三、然后封闭下压力罐,升液管插入坩埚内,放置并锁紧铸型,安装上压力罐后封闭;
步骤四、打开上压力罐和下压力罐之间的互通阀,同时从下压力罐通入高压气体,至上压力罐和下压力罐内的压力均达到1.8MPa~3.2MPa,关闭互通阀;
步骤五、控制上压力罐排气,差压铸造成形;即得到复合材料铸件。
进一步地限定,步骤一所述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中SiC增强相体积分数范围在12%-15%。
进一步地限定,步骤一所述的SiC增强2014铝合金基复合材料中SiC增强相是由外加颗粒法添加的;具体是由平均粒径为10μm的SiC增强相和平均粒径为100μm的SiC增强相组成的。
进一步地限定,所述10μm的SiC增强相占SiC增强相总体积的40%~60%。
进一步地限定,步骤二的保温时间为20min~4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5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