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纳米晶金刚石精密刀具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2430.7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江南;李赫;王博;易剑;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6/27 | 分类号: | C23C16/27;C23C16/01;C23C16/503;B23B2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马莉华;徐迅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晶 超细 金刚石 精密刀具 金刚石厚膜 金刚石刀 硅基板 自支撑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晶粒 激光切割 粗磨 刀柄 刀体 厚膜 精磨 开刃 刀具 焊接 制造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纳米晶金刚石精密刀具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刀具包括刀柄和金刚石刀,其中金刚石刀由自支撑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厚膜制成,该厚膜的厚度为100‑3000微米,其中1纳米≤金刚石晶粒尺寸≤20纳米。本发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硅基板上生长超细纳米晶金刚石,然后将硅基板与金刚石分离,获得自支撑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厚膜,经激光切割,焊接至刀体上,再经开刃、粗磨、精磨,获得超细纳米晶金刚石精密刀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细纳米晶金刚石精密刀具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金刚石精密刀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特殊的晶体结构和成键形式,金刚石具有高硬度、耐磨耐腐蚀、高熔点、极佳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等众多优异性能。金刚石精密刀具在有色金属、高硬度非金属等难加工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直接加工出超光滑的加工表面。
目前,常见的金刚石精密刀具有两种,分别是单晶金刚石刀具和多晶金刚石刀具。单晶金刚石刀具是理想的精密加工刀具,它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导热系数高、耐磨损,并且与有色金属、非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低、抗黏结性能好。但是单晶金刚石具有各向异性的缺点,其中(110)面强度最高、耐磨损性能最好。从微观强度、耐磨性和摩擦系数方面考虑,(110)面最适合最为加工刀具的前、后刀面。由于(110)面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磨损性能,刀具制造过程中的刃磨也非常困难,因此实际应用中常选用加工性能较好且刃磨相对容易的(100)面作为前、后刀面。选择正确的晶面来制造金刚石刀具的过程,也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和专业设备,增加单晶金刚石刀具制造的工序。另外,在单晶金刚石刀具切削过程中,当(111)面上剪切应力超过特定的临界应力时,相邻的两个(111)面会发生解理劈开,造成单晶金刚石崩裂失效。综上所述,单晶金刚石的各向异性限制了它发挥最大的切削性能和使用性能。多晶金刚石为各向同性,可以避免由于各向异性产生的问题。但是多晶金刚石的硬度和耐磨性不如单晶金刚石,而且多晶金刚石晶粒较大,很难刃磨出超光滑的刀面和锋利的切削刃。多晶金刚石刀具在切削过程中,如果切削力过大,会发生晶粒脱落,使刀具失效。因此,多晶金刚石在金刚石精密刀具制造中也存在许多缺陷。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金刚石材料来制造金刚石精密刀具,避免单晶金刚石和多晶金刚石的缺点,对提高金刚石精密刀具的使用性能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细纳米晶金刚石精密刀具。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刀具,所述刀具包括刀柄和金刚石刀,其中金刚石刀由自支撑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厚膜制成,其中所述厚膜的厚度为100-3000微米,其中1纳米≤金刚石晶粒尺寸≤20纳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厚膜的直径为50-100毫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厚膜表面光滑。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厚膜中,2纳米≤金刚石晶粒尺寸≤16纳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厚膜的厚度为200-1000微米。
本发明的金刚石精密刀具由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厚膜加工而成。由于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各向同性,在刀具加工时,无需选择特定晶面来刃磨,降低了加工难度。相对于普通的多晶金刚石,超细纳米晶的晶粒尺寸达到20纳米以下,可以加工出非常锋利的切削刃。此外,超细纳米晶金刚石不仅具有很高的硬度,还具有很强的韧性,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崩刃。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的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刀具的制备方法,通过直流热阴极辉光放电化学气相沉积和热丝化学气相沉积两步来完成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厚膜沉积,再加工成刀具。
本发明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通过直流热阴极辉光放电化学气相沉积,在硅片表面生长5~200微米厚的超细纳米晶金刚石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2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