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中的湿度传感器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9211.3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爱得·M·杜达尔;道格拉斯·雷蒙德·马丁;肯尼思·詹姆士·米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35/02;F02M35/10;F02B77/08;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秀君;鲁恭诚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度传感器 进气口 发动机进气口 诊断代码 控制器 喷嘴 储存器 流体 发动机 湿度传感器测量 传感器测量 测量基线 方法使用 流体连接 流体输送 湿度变化 雾化系统 雾化 邻近 激活 响应 配置 | ||
公开了用于车辆中的湿度传感器的方法和系统。车辆包括具有湿度传感器的发动机进气口以及具有定位在进气口中并且流体连接至储存器的喷嘴的系统。该车辆具有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发动机不工作时激活所述系统以将流体从喷嘴输送到进气口中,并且响应于传感器测量的湿度变化小于阈值而生成诊断代码。控制车辆的方法包括:使用发动机进气口中的湿度传感器来测量基线湿度(H1),并且在发动机不工作时,控制雾化系统以将流体从储存器雾化到进气口中并且邻近于湿度传感器。该方法使用湿度传感器测量流体输送后湿度(H2),并基于H1和H2的比较而生成诊断代码。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例涉及用于诊断车辆中的湿度传感器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可以利用各个位置处的湿度传感器来控制发动机运行,诸如控制点火正时和排气再循环(EGR)。湿度读数中的误差会导致不正确的点火正时(从而导致爆震)以及冷凝物形成、EGR控制、稀释剂控制等方面的各种其他问题。
通常,运行诊断以检查发动机湿度传感器的功能或合理性,并且该诊断可以使用湿度传感器输出与来自排气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信号所估计的湿度进行比较的结果或者使用湿度传感器输出与利用在发动机系统的另一位置的另一湿度传感器测量的湿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两个传感器位置之间的湿度不同(如在发动机运行期间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之间经常出现的情况),则这种技术可能出现问题,或者由于其他噪声因素(诸如燃烧完全性、排气温度等)而可能产生差异。另外,对于诸如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辆而言,发动机可能具有有限的运行时间,并且常规诊断因此可能具有有限的实施机会。此外,在环境空气中湿度很小或没有湿度的干旱气候下,可能难以测试或诊断传感器。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设置有具有湿度传感器的发动机进气口以及具有流体地连接至储存器的喷嘴的系统,其中喷嘴定位在所述进气口中。该车辆具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发动机不工作时激活所述系统以将流体从喷嘴输送到所述进气口中,并且响应于传感器测量的湿度变化小于阈值而生成诊断代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气口包括排气再循环(exhaust gasrecirculation,EGR)回路,其中,湿度传感器定位在排气再循环(EGR)回路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气口具有节气门,湿度传感器定位在节气门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激活所述系统之前测量基线湿度(H1),并且在激活所述系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测量雾化后湿度(H2);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湿度的变化是H2和H1之间的差值而生成所述诊断代码,所述差值小于所述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测量基线湿度(H1)之前转动起动发动机而不向发动机输送燃料,以通过进气口吸取外部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储存器具有将储存器流体地连接到外部环境的排放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外部空气温度低于阈值的信号而打开排放阀以清空储存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系统具有从储存器向喷嘴提供加压流体的泵。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控制车辆的方法。使用发动机进气口中的湿度传感器测量基线湿度(H1)。在发动机不工作时,控制雾化系统以将流体从储存器雾化到进气口中并且邻近于湿度传感器的位置。使用湿度传感器测量流体输送后湿度(H2)。基于H1和H2的比较而生成诊断代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9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