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窗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7373.3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8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刚;陈冬;苏姝;俞燕;苏涛;欧阳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F15/40 | 分类号: | E05F15/40;E05F15/6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纳筒 惰轮 车门内壁 转动连接 车窗升降机构 传送带 升降带 滚轮 车窗升降单元 刚性弹簧 驱动单元 传动齿 传动轮 横板 电磁铁 紧急事故 汽车车窗 传送轮 齿轮 车内 逃生 吸附 下移 车门 车窗 救援 汽车 | ||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升降机构,包括两个车窗升降单元,车窗升降单元包括横板、升降带、滚轮、收纳筒以及驱动单元,滚轮与车门内壁转动连接,收纳筒上安装有齿轮,收纳筒与车门内壁转动连接,升降带绕设在滚轮和收纳筒上,且升降带的两端分别与横板和收纳筒固定连接;驱动单元包括传动轮、惰轮、传送带、传动齿、刚性弹簧杆以及用于吸附惰轮的电磁铁,传动轮与车门内壁转动连接,惰轮安装在车门内壁上,传送带绕设在惰轮和传送轮上,且传动齿安装在传送带的一侧上,刚性弹簧杆的两端分别与惰轮和车门转动连接。本方案中的车窗升降机构在汽车发生紧急事故时,车窗可自动下移,便于车内人员的逃生和救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窗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车窗是整个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满足车内采光、通风及司乘人员视野的需要而设计的。车窗结构通常为曲面封闭式,在车身的车窗框与车窗玻璃之间,用橡胶密封条连接。密封条起密封和缓冲作用,以防止因车身受力使窗框变形时不致损坏风窗玻璃。车窗的升降是通过升降器来完成的,升降器是汽车车窗的升降装置,主要分为电动玻璃升降器与手动玻璃升降器两大类。现在许多轿车门窗玻璃的升降一般都改用按钮式的电动升降方式,使用电动玻璃升降器,操作方便。
但是现有的升降器,当汽车发生紧急事故,且电动玻璃升降器失灵,车窗处于封闭状态又未被损坏时,车门被紧锁,车内的人员无法及时逃离,车外的施救人员也无法及时打开车窗对车内的人员进行施救,极大地增加了施救人员的救援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在汽车发生紧急事故时,车窗得以及时打开方便车内人员逃离的车窗升降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车窗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开关和电机,电机与升降开关电路连接,还包括两个车窗升降单元,两个车窗升降单元沿车窗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车窗升降单元包括用于支撑车窗的横板、用于升降车窗的升降带、滚轮、用于收集升降带的收纳筒以及驱动单元,滚轮与车门内壁转动连接,收纳筒上同轴固定安装有齿轮,收纳筒与车门内壁转动连接,升降带绕设在滚轮上且与收纳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横板与车窗固定连接,升降带远离收纳筒的一端与横板固定连接;驱动单元包括传动轮、惰轮、传送带、能与齿轮啮合的传动齿、刚性弹簧杆以及用于吸附惰轮的电磁铁,传动轮与电机相连,传动轮与车门内壁转动连接,惰轮安装在车门内壁上,传送带绕设在惰轮和传送轮上,且传动齿安装在传送带远离惰轮的一侧上,刚性弹簧杆的一端与惰轮转动连接,刚性弹簧杆的另一端与车门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当汽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升降带端部的横板支撑着车窗并与其固定连接,收纳筒用于收集因为齿轮转动而延伸出的升降带。车窗左右两侧的车窗升降单元同步运行,车内乘客通过升降开关控制车窗进行上下移动,惰轮通过刚性弹簧杆的弹力将传送带抵靠在齿轮上使得传送带与齿轮啮合,从而使传动齿与齿轮处于啮合自锁状态,避免车窗发生相对滑动。
当汽车发生紧急事故出现车窗打不开时,电磁铁通电,惰轮由于电磁铁的磁力而带动着弹簧杆向电磁铁方向转动,惰轮离开原来的位置使得传送带失去抵紧力,传送带上的传动齿与齿轮分离,收纳筒由于齿轮失去束缚力而由于车窗的重力开始转动,车窗带动着升降带向车门底端掉落。等到车窗完全掉至车门底端,车内人员便可及时从车窗口处逃出,并且车外的施救人员也能够及时的对车内的人员进行施救,加快了施救人员的救援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7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