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用途直升机之双舱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3379.3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6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保伸;张连林;刘保宏;刘宥嘉 |
主分类号: | B64C27/06 | 分类号: | B64C27/06;B64C27/10;B64C27/26;B64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林柳岑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板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舱结构 机舱 直升机 机身 容纳 智能微处理器 操控设备 垂直升降 动力机构 飞控系统 飞行轨迹 飞行机构 基础结构 链接机构 目标使用 位置转动 旋翼总成 驾驶座 主旋翼 升力 万向 旋桨 旋翼 悬浮 救助 | ||
一种(多元用途直升机之双舱结构),包括一上位机身、一下位机身、一中置旋桨位置所构成;一上位机舱,呈具有外壳并呈两端状,其外壳内至少设有一个驾驶座,或设有可容纳操控设备和智能微处理器及电传飞控系统的空间及位置;一下位机舱,具有外壳,主要系提供(多元用途直升机之双舱结构)之动力机构和飞行机构和容纳救助及各种目标使用的设备所需构造;一中置旋翼位置,是由一链接机构将上位机舱和下位机舱结合在一起,并提供主旋翼总成在该位置转动,使本发明具备垂直升降及悬浮滞空的基础结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电子万向旋翼总成」提供改变飞行轨迹及升力的需要;以上构成本发明(多元用途直升机之双舱结构)的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结构设计,让直升机之驾驶位置及载运结构有了突破性的设计,针对于:人员乘载、货物运输、工程建设、高空及海面救援、森林灭火、高速飞行、逃生安全、更大空间、最佳位置及其它特殊等等用途,产生了重大变革的一种「多元用途直升机之双舱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直升机经过多年发展,其飞行方式和做为多目标用途已是被大众所周知,本案发明人多年从事创意发明也多年关注有关直升机的发展,于是产生了诸多可以有效改善直升机的发明创意,主要改善下列问题;
1、传统直升机被大众诟病逃生不易成飞行棺材的形容。
2、传统直升机的重心布局受到驾驶座及操控设备的约束,不能得到更佳的安排,导致载重空间及载重位置受到限制。
3、传统直升机为了平衡重心,而导致不能更有效将承载重量做出更合理的分布设计。
4、传统直升机其重锤般的飞行轨迹也比较不灵活。
5、传统直升机也受限于构造也无法设计更多可以克服主旋翼扭力的方案。
5、传统直升机受限于传统构造,无法设计出更高速飞行结构。
7、传统直升机在各种特殊用途方面,也需要以其它直升机结构提供多样性选择。
8、传统直升机对于森林火灾在灾区附近的水源如:水塘、水库,河道、水湖等,都无法直接进入水中取水也无法以更快速重复填装水源提供更有效灭火。
9、传统直升机对于各种灾难人员后送及救助物资运送,仍需要更有效率的运载空间用来装载较多人员及装载更多物资。
10、传统直升机对于重大工程建设或特殊任务的空中吊挂需要,无法以更有效的空间及位置来提供载重需要。
11、天空是交通发展的最大空间,在人口急遽成长及应付时代高效及商业快速物流等等需要,对于在离地表5000公尺以下,半径距离在300公里左右的城与城、乡与乡、城与乡等之间的民众交通,及货物运输都需要使用一种高效率的直升机来完成,尤其因山区地理关系无法建造机场,更是需要发明出容纳更多乘客及装载更多货品的直升机,才能有效满足群众及货物高效快速转运的需要外,也可以大弧降低使用需求大面积跑道及航厦的航天器。
12、对于传统机械式旋翼,其受限的复杂机械结构其工作方式除了容易耗损也影响使用寿命,并且容易受环境影响,其保养也复杂等。
13、多年来「直升飞机」一直是航空界研发的梦想。
14、二十一世纪的智能电子(电子微处理器)和大数据的互联网及能新源发展和未来科技等,均以令人惊讶的极速发展之际,传统直升机无论是从飞行机能、操控方式、驾驶安全、人员乘载方式及运载空间等,都必须以更大胆更有效的方式来设计改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保伸;张连林;刘保宏;刘宥嘉,未经刘保伸;张连林;刘保宏;刘宥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3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行器的制动系统
- 下一篇:多旋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