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3345.4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5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方;张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旺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5/02;H01B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带 铝杆 挤压机构 折弯机构 挤压 折弯 包覆装置 换模 传送方向 工艺要求 光缆制造 活动设置 控制方式 上下贴合 固定铜 辊轮 模具 自动化 施加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包括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挤压机构用于固定铜带与铝杆且保证二者的上下贴合性,折弯机构相对于铝杆活动设置,用于对铜带边缘施加所需方向的力,从而使其围绕铝杆进行折弯,其中,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均可在铜带的传送方向上运动。通过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以不同尺寸的铝杆自身作为对铜带进行折弯的模具,通过辊轮的挤压,实现铜带逐级的折弯,其中,挤压的起始位置、挤压方向以及挤压速度均可使实现独立的控制,可满足多种工艺要求,通过自动化的控制方式,可增加整个装置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电子等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铜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作为地球上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铜和其他金属、能源等矿藏一样,在人类的不断开采使用下储存量日益减少,铜价因供求关系的绝对改变而不可避免地不断攀升,上述问题迫使相关领域积极的寻求新的导体材料来代替铜线。铜包铝线兼具铜的导电性好、强度高、韧性好及铝的密度小、易加工、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因而成为替代纯铜导线的最佳选择。
目前国内铜包铝线的制备工艺基本上均采用固相结合法,通过在铝杆外部包覆铜,然后通过拉伸工艺使得铜包铝线达到所需直径尺寸。目前铜以铜带的形式参与生产,在对铝杆包覆前,首先将其逐步的折弯,折弯的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的铝杆尺寸更换相应的模具,以使得设备能够满足不用尺寸铝杆的包覆需求,这样的做法无形中增加了模具成本,且在模具更换的过程中增加了人力成本。
鉴于目前在铜包铝线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对各种尺寸的铝杆进行铜带的包覆,无需更换模具,有效的节约了模具和人力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包括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挤压机构用于固定铜带与铝杆且保证二者的上下贴合性,折弯机构相对于铝杆活动设置,用于对铜带边缘施加所需方向的力,从而使其围绕铝杆进行折弯,其中,挤压机构和折弯机构均可在铜带的传送方向上运动。
进一步地,挤压机构包括上挤压部和下挤压部,上挤压部上下活动设置,用于对放置于铜带之上的铝杆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下挤压部固定设置,用于对铜带进行依托,其中,下挤压部的宽度小于等于铝杆的直径。
进一步地,上挤压部与气缸连接,用作其上下运动的动力源,下挤压部以及气缸缸体通过支撑结构固定,支撑结构与随动动力装置连接,随动动力装置用于控制上挤压部和下挤压部在铝杆传送的方向上的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折弯机构对称设置于铝杆传送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且沿铝杆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有两组,折弯机构包括辊轮、横向动力装置和纵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用于控制辊轮的上下运动,横向运动装置用于控制辊轮的水平运动;折弯机构与随动动力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横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和随动动力装置均为丝杆组件,且三者所对应的丝杆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上挤压部包括固定座以及与固定座转动连接的两滚轮,两滚轮关于铝杆轴线的长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滚轮的轴线方向垂直于铝杆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地,滚轮与铝杆贴合的表面为圆弧面。
一种如上所述的免换模的铜带包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旺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旺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3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