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唑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62058.1 | 申请日: | 201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玲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519/00 | 分类号: | C07D519/00;A61K31/519;A61P35/00;A61P1/16;A61P3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三唑类化合物 抑制肿瘤活性 三甲基 二酮 三唑 嘧啶 抗肿瘤药物 医药领域 可用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唑类化合物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抑制肿瘤活性药物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中的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有抑制肿瘤活性的功能,可用于制备相关的抗肿瘤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小分子化合物的医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13亿人中每年有百万人死于癌症,需要治疗的200万左右,死亡130万左右。癌症已成为人类的一大杀手。Michael等描述了2-氨基噻唑类乳腺癌药物(Bioorg&Med.Chem.2004,12,1029);中国专利(CN200910226728.5)描述了4-叔丁基-5-(1,2,4-三唑-1-基)-2-苄亚氨基噻唑的抗肿瘤活性;胡艾希等描述了5-苄基-4-叔丁基-2-苄亚氨基噻唑的抗肿瘤活性[CN200910226774.5,CN101781269]。胡艾希等描述了4-(苯并呋喃-5-基)-2-苄亚氨基噻唑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CN201010533786.5]。三唑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杀菌、除草、杀虫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因其具有杀菌、控长的双重作用,成为最有前途的农药之一[国外杀菌剂的发展近况.农药,1989,28(1):48]柳爱平[中国专利CN98112665.0;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1):66-68]描述了下列4种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丁酮肟苄基醚的制备及其在100mg/L剂量下对稻瘟病菌、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立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具有杀菌作用,本发明将小分子的含有三唑类的化合物应用与抗肿瘤药物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N-苯甲基-2-溴-N-(2-羟基乙基)乙酰胺与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用于治疗相关的癌症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N-苯甲基-2-溴-N-(2-羟基乙基)乙酰胺与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的结构式如下:
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抑制肿瘤活性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2-溴-5-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7(4H)-酮2mol和(4,5-二甲基-7,7'-二酮-[1,2,4]三唑并[1,5-a] 2-嘧啶基)硼酸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体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
(2)将上述制备的中间体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和N-苯甲基-2-溴-N-(2-羟基乙基)乙酰胺进行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
本发明所述药学可接受的盐为N-苯甲基-2-溴-N-(2-羟基乙基)乙酰胺与4,5,5'-三甲基-[2,2'-二[1,2,4]三唑并[1,5-a]嘧啶]-7,7'(4H,4'H)-二酮与无机酸或有机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形成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该盐为酸加成盐。
本发明所述无机酸优选为盐酸、磷酸和硫酸。
本发明所述有机酸优选为醋酸、马来酸、枸橼酸、苯磺酸、甲基苯磺酸、富马酸和酒石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2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