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氰基-2-氨基吡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0363.7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0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申利群;邱森森;许海棠;雷福厚;吴爱群;颜秀阳;宋雅琳;田程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85 | 分类号: | C07D213/8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地址: | 530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氰基 氨基 吡啶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3‑氰基‑2‑氨基吡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吡啶类衍生物如1)‑5)中的任一所示:1)名称为2‑氨基‑4‑(4‑溴苯基)‑6‑(4‑羟苯基)氰吡啶;2)2‑氨基‑4‑(4‑溴苯基)‑6‑(4‑溴苯基)氰吡啶;3)2‑氨基‑4‑(4‑溴苯基)‑6‑(5‑氟‑2苄氧苯基)氰吡啶;4)2‑氨基‑4‑(4‑溴苯基)‑6‑(2,4‑二苄氧苯基)氰吡啶;5)2‑氨基‑4‑(4‑溴苯基)‑6‑(2,4二氟苯基)氰吡啶;本发明的化合物以取代苯乙酮、取代苯甲醛为原料,采用一步合成法,合成3‑氰基‑2‑氨基吡啶衍生物。经MTT法测试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筛选抗肿瘤药物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3-氰基-2-氨基吡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氨基-3-氰基吡啶衍生物是一类多官能团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熊彪.2-氨基-3氰基吡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硕士论文[D]江南大学)Toshiki Murata等人报道A化合物作为选择性IKK-β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抑制剂,并且有很好的生物活性,IC50=1.5μM。(Toshiki Murata,Mitsuyuki Shimada,Sachiko Sakakibara,et al.Discoveryof Novel and Selective IKK-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Part1.Bioorg.Med.Chem.Lett.13(2003)913).)Nitin Kumar等人报道B化合物相对于阳性药吲哚美辛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相对于阳性药氧氟沙星具有很好抑菌作用。(Nitin Kumar,Alka Chauhan,Sushma Drabu.Synthesis of cyanopyridine and pyrimidine analoguesas new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microbial agents.BiomedicinePharmacotherapy65(2011)375–380))。张帆等人报道C化合物对A549、HT-29、SMMC-7721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IC50值达纳摩尔级水平,优于阳性对照药MX-58151。(张帆,王晓欢,马俊杰等.6-双苯基-2-氨基-3-氰基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1)05:352-356)。该文章指出初步的构效关系表明:吡啶环的C-2位的氨基和C-3位的氰基是该类化合物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必须基团,C-4位和C-6位为苯环或吡啶环时活性最好,若在C-6位苯环上引入卤素原子,在C-4位苯环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活性更好。
以上研究并没有在吡啶环的4位引入强吸电子的溴原子,基于上述文献表明,4位引入强吸电子会增加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氰基-2-氨基吡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3-氰基-2-氨基吡啶类衍生物,如1)-5)中的任一所示:
1)名称为2-氨基-4-(4-溴苯基)-6-(4-羟苯基)氰吡啶,简称1b,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2)名称为2-氨基-4-(4-溴苯基)-6-(4-溴苯基)氰吡啶,简称2b,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3)名称为2-氨基-4-(4-溴苯基)-6-(5-氟-2苄氧苯基)氰吡啶,简称3b,其
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4)名称为2-氨基-4-(4-溴苯基)-6-(2,4-二苄氧苯基)氰吡啶,简称4b,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5)名称为2-氨基-4-(4-溴苯基)-6-(2,4二氟苯基)氰吡啶,简称5b,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大学,未经广西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0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