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聚多曲霉菌联合印度芥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2492.1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5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邹路易;王涛;滕跃;郁红艳;顾文秀;包继焜;董孟雪;王小芳;张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B09C1/10;C12R1/6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曲霉 联合 印度 芥菜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聚多曲霉菌联合印度芥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已于2018年02月05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38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聚多曲霉菌联合印度芥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通过此方法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具有经济高效、不造成二次污染、美化景观等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聚多曲霉菌联合印度芥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越发凸显。土壤作为重金属污染物最大的容纳场所,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急需防治与修复。
土壤中镉的来源主要是铅镉矿的开采和冶炼,以及电镀行业工业“三废”的排放。目前,中国耕地受镉、镉等重金属污染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土壤中镉过量会导致土壤退化,影响植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镉被植物富集后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类健康,引起人类呕吐、腹泻、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并引发人类贫血等其他症状。
因此,土壤质量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做好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潜伏性、不可逆性、长期性以及广泛性,且不能通过生物降解去除,只能发生位置迁移和各种形态之间相互转化。
目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或向土壤中添加改良剂、抑制剂等实现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或者钝化,包括客土法、土壤淋洗、电动修复、电热修复、稳定化/固化等,这些技术不仅成本较高、破坏土壤结构,容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还有可能导致二次污染。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生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少、成本低、对土壤环境扰动小、不引起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其中利用植物吸收重金属被认为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理想方法之一,印度芥菜就是其中一种超积累植物,能够吸收、富集和转移重金属镉,是一种具有良好修复能力的植物资源。
但是,目前已发现的可用于土壤生物修复的植物受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的限制,通常生物量较小、生长缓慢,因而大大影响了它们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聚多曲霉菌联合印度芥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通过此方法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具有经济高效、不造成二次污染、美化景观等的优势。本发明通过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印度芥菜,并在其根部接种可用于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sydowii),使得重金属镉在印度芥菜中富集,等到印度芥菜成熟之后,将印度芥菜整体移走,从而实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镉污染物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所述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于2018年02月05号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5385。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用于修复镉污染土壤的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在治理镉污染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聚多曲霉菌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印度芥菜;
步骤2:在印度芥菜根系接种耐镉微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2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